全面进军公有云,华为的边界再次扩张?专栏

/ 顾嘉 / 2017-09-06 10:53

我的朋友圈再次被刷屏了,今天的主角是华为。华为全联接大会2017今天在上海拉开帷幕,众多合作伙伴和行业专家云集上海,参加了这场ICT行业的高端盛会。每年的HUAWEI CONNECT大会是华为公司最大的品牌旗舰活动,是华为公司面向全球和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公司级展示活动。今年HC 2017的主题是“Grow with Cloud云领未来”。

 

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写到“上海这两天酒店爆满,因为华为在举办全联接大会,主要是探讨未来的互联网联接世界,华为从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邀请了两万人来上海。主会场大屏九十八米,七国语言同传,几千个同声传译器…估计中国企业中也就独此一家了。”

 

我注意到,很多到场的朋友们都在转发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说的三句话:

1.大机会时代,拒绝机会主义。

2.靠技术和服务变现,不靠用户数据变现。这是华为和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最大区别。

3.云领未来,打造智能社会“五朵云”之一。

 

这些话都在向外传递一个态度:华为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了。

 

与两年前的“欲说还休”相比,今天的华为显得底气十足。2015年,有媒体询问华为,宣布进军云业务之后,是不是抢食了运营商的利润,从而让运营商成为单纯的管道?彼时,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一直表示:华为是一家能力有限的公司,只能聚焦,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联盟,提升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实现生态链的商业成功。

 

事实上,作为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华为一直都和三大运营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但双方在业务领域一直都有着鲜明的边界:华为是一个通信设备企业,不会与运营商的业务发生任何关系。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印证了那句广告——一切皆有可能。2010年出版的《不可思议的年代》一书中,作者雷默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个时代是不可预测的。在充满惊奇和创新的变革时代,你需要像—个革命者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时代,无论是网络、业务还是服务,运营商都在面临着全方位的冲击和竞争。OTT们干掉了运营商的短彩信,更是干掉了用户的社交网络;互联网服务商们干掉了运营商的手机报,更是干掉了面向用户的内容网络;如今,以华为为代表的新兴巨头们正在觊觎“云服务”市场,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的确是个危险的信号。

 

不改革,就被改革;不革命,就被革命。对于步步紧逼的伙伴跟对手,如今的运营商危若寒蝉,看似无限可能的未来正在被一点点蚕食殆尽,规模化的收入结构也面临单一化的风险,旧的业务正在消亡,新的业务也正在贬值,下一个收入增长点似乎还没有下落。未来,何去何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华为。从运营商业务到到消费者业务,华为所到之处,插满了胜利的旗帜。记得在与一位公司领导聊天时,他感叹道:“华为真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短短几年手机业务就做到了全球第二。”

 

不得不承认,在战略、执行等方面,华为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在CT领域,华为干掉了许多传统巨头并超越了思科、爱立信、诺基亚;在IT市场,华为与HP、IBM势均力敌;在消费类电子方面,华为手机更是全球出击,赢得好评如潮。

 

在过去三十年,华为公司最大的贡献就是将通信服务普及到全世界。今天,世界上有超过三分之一人口,使用华为的产品与服务。我不禁想问,华为的扩张方向和业务边界到底在哪儿?或者说,根本不会有边界。

 

当我在群里询问大家对于华为进军公有云市场的看法时,几个运营商同事纷纷表示:“运营商做做简单的资源售卖还行,云服务这种高技术含量、高运营能力的业务怎么可能做起来”、“运营商刚跟华为合作,要用华为的技术解决方案去推进公有云,结果一转身,人家自己干了”、“虽然运营商BG仍然是华为的营收大头,但实话实说,不是华为离不开运营商,是运营商离不开华为了”……

 

这不是简单的运营商员工“吐槽大会”,而是真真实实说出了一些当前运营商面临的难题:一方面,在国企相对僵化的体制下很难找到IT类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运营商对华为的依赖程度过高,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如何处理好与这个“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当真成为了一个难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云计算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工具,被很多政府、企业提上议事日程,市场规模大到难以想象。2010年,华为进入IT领域,同时具备了IT和CT能力。7年后,华为在公有云领域加大投入并成立了云BU,与目前华为的三大业务BU并驾齐驱,全面升级云品牌“华为云”,并高调宣布将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

 

我们看到了华为的决心与雄心,但也泛起一丝隐忧。华为的成功无需多言,但如何处理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如何聚焦自己的核心战略,如何在“成就他人之后成就自己”,都将是华为需要正视的问题。当然,也没必要去妖魔化这种“竞合”关系。毕竟还有“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尽管充满进取精神和扩张实力,我相信华为一定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边界。

 

现在看来,有个边界就是“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也就是只传输,不变现。因为他们清楚,作为一家不是以财务指标驱动的公司,他们需要的是不断聚焦在更加擅长的领域,什么都做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什么都做不好。

 

任正非先生曾经讲过一段颇有深意的话——

 

“以前华为跟别的公司合作,一两年后,华为就把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我们一定要寻找更好的合作模式,实现共赢,更加开放,对内、对外都要开放。”

 

2006年,吴伯凡老师写过一篇文章《企鹅帝国的半径》,面对全面开花的腾讯,吴老师发问:腾讯有没有核心能力?如果有的话,它的核心能力的“发射功率”能够覆盖到它的所有“从核心出发”的业务吗?从业务的“空间结构”而言,所有这些业务能相互关联且形成“众星参北斗”之势吗?从业务组合的“时间结构”而言,由“种子产业、苗圃产业、果木产业、枯木产业”形成的业务组合能相互接替、左右逢源吗?果木产业在成为枯木产业之前,能承受如此多的种子和苗圃产业之重吗?

 

十一年后,腾讯迅速成长为全球市值TOP10的互联网公司。如今势如破竹的华为,像极了当年的腾讯。有所不同的是,与2006年的腾讯相比,今天华为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了。从小到大是野蛮生长,从更大到伟大,更多的应当是理性成长。

 

当运营商们不约而同喊出“去电信化”的口号时,华为也不动声色地开始“去运营商化”改造,重塑自身定位。是否还要站在运营商的身后,还是迅速走向前台,挣脱出从微利的传统硬件领域,向ICT服务进军?2010年,任正非说:“华为做云计算和传统IT企业不同,一定要抱紧电信运营商,否则就是死路一条。”2013年的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华为表示绝不做云计算运营商……而今天,攻守之势异也。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这个需要屏息凝视的新世界,我们随时都要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在不可思议的迷雾中,有人能够看到新的契机不顾一切,也有人能够识别风险小心翼翼。对于我们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但愿不再有人装睡。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