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上市遇阻 基因测序的资本化元年会顺利吗?专栏
备受关注的基因测序第一股之争基本尘埃落定,最终贝瑞和康借壳*ST天仪受证监会无条件通过,在完成相关会后事项后或将先于华大基因登陆A股。在这场基因测序资本拉锯战中行业老大华大基因落于下风,并且在上会前夕又遭遇诸多阻力,这背后或许也折射出市场对这一行业的一丝担忧。但两家龙头企业完成资本化后将吸引更多的业内公司进入二级市场,2017年注定是基因测序行业的资本化元年。
既生瑜何生亮 基因测序行业的资本狂欢
在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第一梯队中贝瑞和康是重要成员之一,其市场关注度仅次于龙头华大基因,因此在业内也有“华小”之称,更加巧合的是贝瑞和康创始人、董事长高扬之前曾担任华大基因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虽然贝瑞和康在业务上不及华大基因全面,但在无创产前检测市场中却与华大基因几乎平分天下,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颇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
而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角逐更是催生了二级市场一股基因检测概念暴涨潮,这股力量从2016年8月*ST天仪公布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标的为贝瑞和康就已开始显现。*ST天仪虽已带帽但公布交易事项复牌后却经历了连续10个一字涨停,股价从停牌前的22.12元/股,飙升至57.37元/股,目前其股价已升至63.48元/股。而贝瑞和康借壳*ST天仪事项受证监会审核无条件通过也意味着,A股将迎来第一家“纯血统”基因测序企业实现证券化。若华大基因能顺利过会上市,那2017年将成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资本化元年”。
华大基因坎坷上市路 上会前夕麻烦重重
老大哥华大基因被贝瑞和康反超的确让市场倍感意外,而华大基因目前在证监会创业板审核排队情况相对靠前,虽按照正常审核速度华大基因有可能近期上会,但在上会前还要面对3月14日更新招股书当晚证监会对其下发的59条《反馈意见》,其中对公司独立性、机构股东适格性等事宜均被重点提及,这足以看出监管层对华大基因上市的审慎态度。而从贝瑞和康借壳十万字回复证监会33问来看,华大基因处理这些问题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其上市速度或将晚于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在上会前夕华大基因受到媒体质疑,4月20日,一篇名为《华大基因诊断不靠谱:有病说没病,没病说有病!》的新闻在基因测序诊断领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虽然华大基因通过其官网和微信平台上发布了澄清声明,但市场却对华大基因以及该行业领域引发了热烈讨论。
更重要的是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对华大基因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飞行检查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华大基因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被查出多项行为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被要求限期整改,这无疑也为华大基因上市平添了障碍。
华大基因的上市之路缘何如此坎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前二级场监管环境迎来了IPO常态化以及发审委审核趋严,截止目前已有22家公司被否。而另一方面舆论、媒体监督,日渐成为督促IPO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中介机构勤勉尽责的重要力量。最近一个月内,侨源气体(300646)、永安行(603776)、今创集团(603680)三家公司先后暂缓IPO发行;暂停原因同样是“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因此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华大基因选择A股IPO本身就将受到监管层与媒体高度关注,这一点从目前舆论以及监管层对其态度不难看出。
2.目前受众对于消费级基因检测的认知度很低,这项技术给用户提供的是对自身基因的认知结果,而不能包治百病。这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局面,一部分消费者不了解也不相信基因检测的作用,而另一部分却夸大基因检测的作用。这也是华大基因近期陷入媒体舆论风波的主因之一,相关报道中消费者对“华大基因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具体筛查项目缺乏了解,甚至对筛查技术与诊断技术都难以区分。但这其中企业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受众认知层面的缺失体现出了整个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都尚未成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3.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受到市场考验,虽然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监管层面已经形成以卫计委妇幼司、卫计委及CFDA为主的完善监管模式。但在法律政策层面上仍处于未完善阶段,其诊断准确性以及检验结果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仍需待监管方进一步加强规范。在美国监管层和支付方都在对消费级基因检测亮出橄榄枝。而在我国,对于仍处于初始阶段的消费级基因检测而言,无论是在政策监管层面还是支付方的参与层面,都需要逐步完善,在一切都为明朗之前这一行业存在很高的政策风险。
疯狂背后隐忧初现 二级市场该回归理性与平衡
外界熟知的在时间上落后的贝瑞和康为了与华大基因争夺“基因测序第一股”宝座选择了借壳上市来完成“弯道超车”。为此贝瑞和康的估值较之前融资阶段的90.96亿缩水近一半,同时还要高价接手*ST天仪的股权。
而选择A股IPO的华大基因在估值上也付出很大牺牲,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2014年5月按照100亿的整体估值作为增资和转让的定价基础引进机构投资者。2015年IPO前最后一次融资估值为191亿元。但按照华大基因目前公开的招股书来看其募资17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以此来计算其每股价值为42.5元/股,总估值为153亿元估值相交IPO前缩水38亿元,由此可见无论是A股IPO还是选择借壳两家公司都牺牲了一定估值。
更重要的是涉足同一行业的公司估计都已大涨,以贝瑞和康报告中承诺的业绩利润测算其2017年市盈率只有105倍,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数140倍。因此,市场中投资者对华大基因与贝瑞和康的未来成长性有着极高的信心,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锂电池等概念一次次的爆发让也市场看到了基因科学这一领域的无限可能。
但投资者也要警惕短时间内的爆炒过早透支公司成长性,目前基因测序行业的市场规模有限,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1%。中国也将成为增长最快国家之一,因此该行业迎来了爆发元年。但作为新兴行业其未来的持续发展性还难以估量,如近些年火爆的VR概念就因技术瓶颈进入了低潮期,这其中风险难以估量。
另外投资者要区分现阶段贝瑞和康与华大基因的业务区别,华大基因是国内少有的基因测序全产业链企业。这类企业在产业链上战线长,虽然自身具有较高的研发能力,但也同时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在新技术的更新迭代过程中一点点战略性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而贝瑞和康主攻细分行业为NIPT, 2015年我国该行业市场规模仅为20亿元,市场渗透率不足5%。但NIPT已是目前基因测序行业最具规模的细分市场,未来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该行业,而在股价表现方面在经过一轮疯狂的涨幅后*ST天仪的股价已进入调整期。目前作为龙头的华大基因还未上市,一旦华大基因进入市场势必会吸引大量前期炒作*ST天仪的资金涌入华大,*ST天仪短期内极有可能出现大规模调整,短期风险不得不防。
基因测序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基因测序产业链由上游测序仪器与耗材企业、中游服务商、下游生物信息分析企业以及终端消费者构成,大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一端做深耕,全产业链企业较少。但处在产业链中下游的贝瑞和康登陆二级市场后势必会加大产业链深度,未来的兼并收购动作将日渐频繁。贝瑞何康的上市也让细分市场中的企业看到了希望,在二级市场将再次掀起一股“基因测序”上市热潮。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此前相对落后的监管政策将得到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对于消费级基因检测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内没有可参考的行业标准这也导致外界对这一行业存在很大误区,消费者难以对检测结果是否合规作出有依据性判断,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因测序行业的普及与发展。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提到,将支持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慢性病防治领域推广应用。这个被日益熟知的行业目前在我国还是政策导向的市场,在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之下,势必将吸引更多的资本的介入,监管层将会加快行业标准的制定来适应市场的发展,政策能够推动产业逐渐向市场导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资本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也值得关注,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计委办公厅曾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紧急叫停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使用。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对身处二级市场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不小的考验,二级市场的灵活性极有可能对风险起到放大的作用,毕竟这一行业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更为完善的披露机制与应急机制将在二级市场得以完善,在资本的引导下行业将向更成熟化发展。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