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专栏号作者 镜像娱乐 / 砍柴网 / 2021-12-19 22:00
"

来源 / 镜像娱乐 

在惜时如金的综艺节目里,给导演20天时间拍摄自己的短片,且支持每一位导演到各地取实景,着实让人难以想象。这意味着,综艺自身的录制节奏将被严重拖慢,嘉宾、艺人、场地等各方面的协调都变得更加困难,节目组也要抽调出更多团队跟随六位导演的脚步,以满足真人秀所需的素材。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沙漠作品《刹车》 剧照

然而,最近上线的《开拍吧》真的这样做了。相较于很多综艺都因压缩时长让不少创作者倍感压力,《开拍吧》选择反其道而行之。节目愿意在创作时长上做出让步,其实也是给导演及其整个团队充足的时间拿出最好的作品,本质上是对电影创作的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节目追随导演的视角,还原电影从筹备到上映的整个微缩流程,并尝试透过综艺与电影两种内容形态,折射青年导演在当下的成长困境。他们的满腔热爱与现实挫折的对撞,自我表达与市场评判的冲突,让《开拍吧》切开一个独特的行业观察窗口,产业发展的矛盾面和复杂面也由此呈现在大众市场面前。

“哆嗦”

在来到《开拍吧》之前,沙漠在业内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青年导演,他执导的网剧《你好,旧时光》在豆瓣拿到8.6的高分,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票房达到3.27亿。然而,在去拉投资之时,沙漠“哆嗦”了,他甚至紧张到说不出话,因为他要面对的是导演陈凯歌、作家刘震云、演员舒淇、监制陈思诚这样的业内大咖。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冷场中,“救场王”刘震云以几句闲聊打开了话匣子,几位投资人甚至就沙漠为何“哆嗦”这个话题讨论了很多,在他们看来,“哆嗦”是对电影创作有敬畏心,而敬畏源于尊重和热爱。

和沙漠一样,郝杰在节目中也有很多“哆嗦”的时候。已经六年没再拍过长片的他,褪去了曾经连续两届夺取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的“狂傲”,变得愈发不善言辞,甚至在给投资人讲剧本的时候都无法组织清晰的语言,但他笃定:“我讲不清楚,但我能拍出来。”回到电影拍摄的主场,郝杰就像变了一个人,自信而坚定,为了等一个蚂蚱跳跃的镜头,他和团队都愿意等上很长时间。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很多时候,对一件事情的坚持是表达热爱最直接的方式。“我已经38岁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拍多少年,但我要倾尽全力,在每一个能拍片的机会。”彭宥纶的这番话说到了很多导演的心坎里。尽管《开拍吧》聚焦的这几位导演经历各不相同,有的颇受争议、有的至今还没机会拍院线电影,但电影行业本就是“千人千面”,他们对电影创作的热爱是相通的。

更重要的是,就目前播出的内容来看,《开拍吧》的整体呈现也采用了一种可能会让自身“哆嗦”的形式,以综艺视角切入电影产业,这样的尝试并不多。

据了解,在录制之前,《开拍吧》接触了40多位青年导演,但最终只聚焦其中的六位。节目舍弃了当前综艺市场更主流的竞争淘汰制,而选择更难操作的形式,给每一个创作者平等的机会,同时还原电影从剧本创作、组建班底、拉取投资到上映播出、市场评判的整个工业流程。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尝试对综艺而言有一定的门槛。节目在新人导演出场时同步介绍其背景;在涉及绿灯会、拉片等专业名称时给出相应解释;在导演讲述剧本时配以漫画等形式增强节目的视觉表达……都是在综艺与电影之间做平衡,并由此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而在这些让步背后,是《开拍吧》对内容品质的不妥协和对电影产业的敬畏。

局面

电影行业发展至今,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愈发明显。由于电影作品兼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两者互为唇齿又相互矛盾,那些怀揣梦想进入电影行业的导演们,往往会被资本为难,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毕业后就开始创作网络电影的胡国瀚,至今仍在拍“命题作文”。彭宥纶也在节目中坦言自己曾经遭遇的困境:被资本“架空”,在片场也没有话语权,甚至最后不愿意承认那部电影是自己的作品。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这样的现象在行业内非常多,节目中,几位投资人也反复问到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改剧本,你会接受吗?几位导演各有各的答案,而在这背后难得的是,《开拍吧》没有刻意回避电影的某一种价值,而是让这些年轻的导演们直面艺术与商业的冲突,直面自我表达与资本束缚的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规则,尽管对导演而言,行业整体局面不可控,但这并不会阻挡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尤其是在近几年,像《哪吒之魔童降世》背后的饺子、《误杀》背后的柯汶利、《流浪地球》背后的郭帆等新人导演不断涌现出来,行业发展并没有停滞。

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面临的挫折或许各有不同,但用陈凯歌的话来说,“经此挫折,有一些人就颓唐了,有些人就开悟了,身处逆境,仍然能够创造出一个局面来”。

《开拍吧》中也不乏这样尝试创造局面的导演。跳出网络电影的束缚,胡国瀚终于有机会拍自己心中的东西时,他剧本中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那是少有人涉及的关注视角。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节目组以漫画形式演绎胡国瀚剧本中的部分画面

面对女主角拍到一半临场缺席,郝杰也只是淡然一笑说:“这是常事。”然后便迅速跟团队一起,通过电影的不同表达来解决眼下的困境。最终,困境中产生的新表达甚至成了影片的加分项。

能够在逆境中创造新的局面,是青年导演身上不可忽视的潜在能量,而《开拍吧》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接近现实的产业形态中,通过自身能力去创造和突破,并让这个过程被更多人看到。

成长

目前来看,当《开拍吧》将导演与他们的作品作为节目的主体,围绕此展开的内容也在投射每一位导演的成长。

在他们之中,科班出身的沙漠最初靠广告片“曲线救国”;胡国瀚则赶上网络电影的热潮,毕业后就有了拍长片的机会;郝杰通过FIRST青年电影展逐渐崭露头角;易小星则以网剧为跳板,逐步进入院线电影的领域;彭宥纶经历了从电视人到电影人的转变;王珞丹尝试从演员转型。

这几种成长模式几乎涵盖了导演群体整体的成长路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新人导演很难在个人发展初期就得到院线电影创作的机会。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尤其是在产业发展受到疫情冲击之后,对青年导演的成长影响更甚。2020年,凡影·画外等机构就中国青年导演生态发布了一份补充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青年导演中有54%的人明确表示,疫情对其年收入造成了影响。

行业发展的集体困境之下,《开拍吧》以综艺视角透视电影产业,其实在内容呈现中也选择了一个相对温暖的方式来折射电影行业的残酷。例如,像绿灯会中这样的投资人资源,新人导演在现实中大多时候可能都无法企及。而在拉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人更关心也是题材与市场的关联度,后期商业回报的空间等,而不会过多关注导演的心理“顽疾”。

但反过来看,视频平台有能力促成顶级资源与优质导演的连接,也确实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开拍吧》中,如果投资人在投资之后没有拿到相应的项目,其投入的资金将直接用于爱奇艺的青年导演扶持计划。且在节目最后,也将产生一位导演与爱奇艺合作拍摄院线电影。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而在节目之外,爱奇艺自身的电影产业链布局也在不断完善。从这个角度而言,爱奇艺在《开拍吧》中的“让步”和“不妥协”其实更好理解,节目的“野心”在于,尝试在导演、资本、产业和观众等多维关系中,找到更契合当下市场的多元内容形态,为电影创作、导演成长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这也是《开拍吧》值得被看好的关键所在。

诚然,我们无法估量《开拍吧》最终能带给行业怎样的影响,但它确实在尝试剖开电影产业的真实一面,让更多人看到行业的残酷、复杂和包容,也看到电影人的坚守、炽热与创造力。正如陈凯歌所说:“电影这个东西就是这样残酷的、绝非一帆风顺。很多的痛苦,很多的艰难,很多的讨价还价,很多的嬉皮笑脸,很多的内心忧郁,很多的表面文章,最后集合起来成了什么东西呢?成了你对电影的忠诚。”

微缩产业的现实投射里,是《开拍吧》的“让步”与“不妥协”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