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公告牌》尝试本土化创新,锻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打歌节目

专栏号作者 镜像娱乐 / 砍柴网 / 2018-10-21 22:14
"

作者:李芊雪

生活,离不开音乐。当下的综艺市场中,音乐类节目也一直被持续开发。但在抢滩市场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同类型的过度饱和,其实并非易事。《中国音乐公告牌》作为国内首档打歌类节目而异军突起,让观众和市场看到了音乐产业的另一种可能。

爱奇艺副总裁、节目开发中心总经理姜滨表示“如果音乐市场习惯了打歌,因为习惯了打歌这个方式带来的整个音乐市场繁荣度的提升,以及音乐人收入的提升,这是很实在的事情,整个市场才会有这个东西存在的价值。”

而《中国音乐公告牌》早在酝酿之初,就细致调研了当下的受众市场。虽然国内外早已有过“打歌”之名的节目,但《中国音乐公告牌》却在内容、模式、观看习惯、播出形式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调整真人秀比例、增加MC、升级剪辑方式

引导用户享受打歌

这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节目的“好”不再局限于单一方面,而需要做到能让观众彻底享受于其中。《中国音乐公告牌》在整季节目中,一直在为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做调整。

光是营造好舞台效果,节目团队就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调试。且对于不同的艺人和歌曲,节目团队还会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据悉,整个舞台有1392种灯光。这些灯光配合着嘉宾的舞台表演,制造了许多如梦如幻的意境。

以ONER的表演为例,那期《无我WORK》的“雕感世界”惊艳观众,让人回味无穷。舞台和屏幕的雕塑面,层层叠加出了一个设计感十足的雕感世界。缤纷的灯光从不同角度射出,又有着恰到好处的明暗度,这样使得舞台十分通透,几何纵深感饱满。而嘉宾则伴随着音乐,以异域风的“人形雕塑”形式通过升降台,慢慢融入舞台,毫不突兀。

除了质感满满的舞台,节目也因为别出心裁的“真人秀+打歌榜单”的形式,让观众在视、知觉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之感。

真人秀版块,全方位的真实还原了嘉宾在筹备打歌前后的状态。这样一种尝试不仅满足了粉丝对于艺人的好奇,同时,也在完整且多面的呈现嘉宾的成长。

在姜滨看来,真人秀对观众的一个很大吸引力就是“人物冲突”。但在《中国音乐公告牌》中,嘉宾之间只有表演的顺序之别,没有冲突,因此真人秀中增加了嘉宾的上下班图,只为保证让观众“想看的那个明星,来了有更多的事干”。

优秀的综艺节目总能实时把握住观众瞬息万变的情绪。在第一期节目结束后,姜滨和团队发现,观众们最看重的仍是音乐本身。

紧接着的第二期,便火速进行了调整。真人秀的比重参照节目整体进程协调,并在过程中加入了MC,使之能够串联起榜单,实时提醒观众排名。与此同时,节目在剪辑上也更重视观感。“给用户一个可以看清楚人的一个状态。不是在向用户炫技,炫我镜头技术,炫我舞台特色”后续节目证明了姜滨的这一观点。节目全景过渡镜头减少,符合视觉习惯的中间镜头增多。因此,嘉宾在台上的演唱状态和舞蹈动作都可以细致表现。绚烂的舞台和嘉宾的尽兴表演,也在相得益彰。

而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把握住舆论动态,并作出及时的修改,这与节目采取的AI技术密不可分。技术的创新促使着科技更好地服务于节目,“原来大家都会开玩笑说后期是个苦力活,因为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把自己埋在海量的素材里,我们希望借助AI技术把这块的工作数字化、机械化。”

蔡徐坤曾在第一期节目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做原创的人也好,所有唱跳的歌手也好,都特别期待中国能有这样的舞台。这档节目是里程碑式的存在。我愿意把我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利用我的热情和热爱投入到这个舞台上来。”

内容、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让《中国音乐公告牌》完美展示了打歌工业流程,填补了音乐产业打歌板块的空白,音乐人也得以有平台洋溢自我的音乐魅力平台。除此之外,节目独具的“互联网”基因,也让其自身从多维度为观众营造沉浸感。

 

精准把握互联网时代观看习惯

音乐生态、衍生节目升级沉浸感

尼尔森网联《2019中国家庭大屏产业生态发展白皮书》显示,在2018年,媒体变革的浪潮中,92.3%的受访者每周都接触到视频类媒体,较2017年环比增长了2.8%。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观看习惯。

多元化的音乐生态,是人们观看所存在的基本环境。在《中国音乐公告牌》的舞台上,因为其包容的特性,让新生代歌手、成熟歌手、团体歌手,甚至是抖音网红都能在这里肆意展示。这种包容不仅拓展了音乐的类型界限,也让节目内容更有吸引力。

这个舞台的魔力,让每一位歌手都似重新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因为市场更迭,昔日的超女刘惜君一度淡出市场,此次站上《中国音乐公告牌》,她认为,需要这样的舞台来表达一些体现个人灵魂、精神的作品,弥补过去的遗憾。一首空灵的《秘密》,让观众开始重新认识她。

个性如陈粒一般的歌手,也让舞台火爆异常。在舞台上,她将音乐“玩”到底,演绎了“Anti-Folk”的精髓,把原本人们印象中的小众音乐,得以向更多的观众传达。

关于网络歌手“离开声卡见光死”、“没唱功”等刻板认知曾甚嚣尘上,抖音走红的摩登兄弟乐队主唱刘宇宁在公告牌舞台上的一曲,用实力碾碎了这种说法。网络短视频和综艺节目的首次破壁得以达成。

这样的破壁还体现在音乐类型上。说唱歌手艾福杰尼、黄旭将说唱进行到底,动感的节奏让每位观众得以尽情狂欢;迪玛希的高音,足以证明高音歌手魅力,而加入的rap又显示了其能力的延展;阿里郎带来的《隔壁泰山》则代表了中年男性的音乐梦想。

而女性向的表演中,也有周洁琼韩范十足的《WHY》唱跳秀,亦有甜美系女团BEJ48可爱演唱的《Eyes On Me》。可以看到,在曲风上,《中国音乐公告牌》囊括了流行、民谣、嘻哈、摇滚等不同的风格类型,每一首歌都能击中特定受众的心。

节目在音乐类型、歌手特色上的破壁,将不同的音乐人都齐聚在一个舞台上,剥离了大众对他们的固化认知,并打造了一个多样化的年轻音乐舞台,满足不同音乐圈层的喜好。姜滨一直认为,“市场瞬息万变,所以在结合这个内容的时候同时在结合这个节目的名称,他叫《中国音乐公告牌》,所以他就不能窄到就是只有爱豆型的,所以他应该也有它的音乐性。”

当然,多元的音乐生态,是需要悉心的呵护的。为了保证节目内容在音乐上的纯粹性,《中国音乐公告牌》还积极发展衍生节目,在正片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正片来极致呈现嘉宾和音乐的质感,而《打榜日记》则邀请秦奋、周锐、陆定昊、钱正昊、李希侃作为特约嘉宾,以场外观察视角解读打歌音乐人的准备日常。

音乐的纯粹也需要透明的数据来支撑。此番《中国音乐公告牌》牵手Billboard China,又与网易云音乐、新浪微博及百度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让观众能实际看到如“互动指数”等准确数据,解决后台操作引发的不公正问题,实现全网监督,让榜单最大限度实现科学且公平。

互联网时代追求内容上的“短、快”,《中国音乐广告牌》紧抓这一趋势,有针对性的为不同观众挑选出优质的嘉宾,促使音乐突破平台定性上的壁垒,并保证了其表现手法上的纯粹,这样,音乐行业才能告别单一的畸形发展,实现真正的百花齐放,进而让观众能够持续沉浸其中。

  

摸索“季播+录播”形式

本土化改造只为“做好看的音乐”

在接受采访时,姜滨着重强调了制作《中国音乐公告牌》时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仅仅源于节目的模式和内容,抑或是对音乐生态的呵护,更重要的是节目并没有一味照搬已有模式,而是坚持地摸索着“季播+录播”形式。

季播在综艺节目中的运用,使得综艺节目能够针对特定时间、特定人群对节目资源进行集约投放,形成一段时间内的有效关注,从节目的长线、松散投入转为短线、集约投入,由散点透视向焦点透视转变。这是在面临多媒体竞争的环境中,实现节目有效关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姜滨对于节目的体量有着精准的把握。在他的观念中,不能做到周播,与中国当下音乐市场有关。在时下的生态环境中,无法保证每周都有新歌、都有好的音乐人、都有适合舞台的音乐能上来。“你要给用户好看的东西,而不是你就存在在那”姜滨认为,大环境没达到要求,强硬的去做周播只能让观众流失。

此外,缤纷复杂的互联网,能够提供千百万种选择给观众,而且除了节目,还有其他APP在争夺用户时间。姜滨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一直设想着做一个头部内容,吸引住用户的时间和流量,但达到这个目标是任重道远的。他把制作本季《中国音乐公告牌》比作发射卫星,“你想发射一颗卫星到轨道上去,根据轨迹自动运行一样,到那儿之后自动运行就好了,但是上去之前你得费很大的劲儿。”

“实时投票讲究的是实时变化,那是一个电视节目的逻辑,网络节目的存在之初是为了解放用户的时间,我其实没必要跟用户的使用习惯那么较劲,非得需要他们那天晚上聚焦到我这个平台上来做这个事情。”在不较劲实时互动之后,节目的核心都聚焦在音乐本身。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因为音乐的价值并不能通过投票来证明,更多的是音源被使用的频率。因此,姜滨带领团队尽量缩短录制和播出之间的周期,减少了和实时反馈之间的差距。

重视音乐的传播价值,也是姜滨选择不进行直播的一大原因。因为舞台表现和剪辑技术,音乐不仅好听,更十分好看,“我可以保障,我的舞台的抓在我手里边。不管谁来,我给你做一个足够精彩的舞台。”整季节目中,舞台设置、机械设置、风控设置以及每次舞台道具设置,都没有重复过,并与嘉宾表演完美配合。

“其实,要的成就感,是用户真的觉得看了之后好看”这是姜滨对本季《中国音乐公告牌》的期许。在结合我国当下互联网使用情况后,节目选择了侧重表现力,坚持用精彩留住观众的时间。

《中国音乐公告牌》让“打歌”这一形式弥补了综艺的空白,也让许多音乐人得以有舞台呈现自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流量横行的时候,节目坚持创新,在模式、内容、播出形式都有了自身的特色。“既然是《中国音乐公告牌》,那就得对中国音乐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让人欣慰的是,这种态度在节目的引导下,正在感染观众、持续传播。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