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谁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进入“奇点”时刻?

专栏号作者 产业家 / 砍柴网 / 2022-09-22 22:58
"
金融科技和供应链的加法

实际上,站在2022年当下的节点,在数字化之外,我们更应该回答的问题是,产业转型最优解到底是什么?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供应链是我们最好的答案。而如今,供应链金融科技则是让这个答案向前更走了一步。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淮北平原,丹桂飘香。对农户而言,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在闻到高粱成熟的味道后,买家蜂拥而至。他们中有粮食收购商,农产品贸易商,经过紧锣密鼓地渠道中转,这些高粱被运到工厂,在冒着白烟的机器烟囱中,它们被酿成白酒,经过一级级渠道商的分发,最终出现在人们谈天说地的餐桌上。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是整个中国供应链的真实写照。在这个首尾相连的故事里,一个个节点都在发挥着它的关键作用,最终串成社会运转的其中一条从B到C的脉络。

不过,并不是所有链条都能顺畅流通。肉眼可见的是,为这条故事线保驾护航的有底层生产要素、流通渠道和规则、产品加工模型以及政策保护等等。

但在其中,有一条始终被人们忽视:那就是供应链金融。

足够写实的现象是,整个供应链的流通,也更是资金的流转。即伴随着商品的层层传递,甚至在商品流通之前,资金需要更先一步在整个链条中实现流通。

实际上,对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尤其是对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采购商、渠道商、原材料商而言,资金本身就是参与“链”的最核心手段。资金流转的越通畅,整个供应链模型运转的效率就越高。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基于金融的难题一直是企业发展木桶中的短板,在如今愈发不稳定的市场情况下,这种情况正在愈演愈烈,甚至在成为整个供应链模型的木桶短板。

供应链金融,真正的求解在哪里?在产业数字化成为时代主叙事的当下,这个问题正在浮现出一些答案。

一、不好讲的供应链金融故事

如高粱被酿成酒的过程相似,中国的产业故事,最开始的源头往往都在三四线城市,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还是消费、能源。

这种产业链的共性最终带来的是几近相似的产业链环,即由原料供应商为出发点,中间经过原材料采购商,商品加工厂商,产品品牌厂商,以及最终到达渠道分销商等等环节,在中间尽管会有多层叠加,但过程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在这个“由点成线”的链条中,资金和商品分别扮演着等价交换的角色,串联起整个产业链条,最终促成流通调转。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普遍情况。甚至,从当下的景况来看,中国的大部分产业链都存在部分环节的阻塞,尽管功能可以实现,但产业链的价值损耗严重。

其中,最需要打补丁的就是供应链金融。

从单个节点来看,在整个产业链条中,除了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大型企业之外,大部分节点的企业均是中小型企业,而中小企业本身的预算有限,此外,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些企业还缺乏足够大的资金杠杆能力,展现在外界则是产业链传导能力的弱化。

问题不是金融行业本身。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如火如荼,面向C端的金融能力已然被锤炼多年,根据麦肯锡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增至28万亿元,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答案,仍然需要去产业中寻找。

事实也恰是如此。首先从金融,也就是银行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多纬度的数据和足够强的背书,本身潜在风险过高,很难完成授信环节,对其释放额度。

其次,对中小企业而言,本身缺乏对链上数据收集归纳的行为习惯,致使大量链上的交易和经营数据无价值流失。

最后,则是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而言,其本身没有提供链上金融服务的意愿,这就意味着金融活水没办法从产业链内部形成,只能靠外部机构提供,最终又回到了产业链流通缓慢的恶性循环。

基于金融这个被阻塞的节点,问题的产生恰是在产业本身。

这是一个足够庞大且复杂的市场。根据2021年艾瑞咨询研究院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小微企业单户的融资需求是当前实际获得信贷规模的2.8倍。但另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9.5天,相对于2011年多增加了19.7天。而这一数字截至今年7月末,则是增长至54.2天。

如何在产业里讲好金融故事?

二、我们需要怎样的供应链金融科技?

答案是供应链金融科技。

2005年,瑞士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夫曼教授提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中包括外部服务提供者在内的两个以上的组织,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金融资源在组织之间的流动,以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途径。

即在供应链的模型中,作出金融相关的行为。其基本的模型是由产业链的链主提供一个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服务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渠道商。通过将链上数据进行归集整理,为自身所在的产业链的上下游提供背书,为银行开放数据接口,为整个产业链实现金融加持。

这是一个足够正向的模型。对银行和产业链的中小企业而言,双方都解决固有的问题,前者可以面向企业有更多纬度的数据类别,降低银行授信的风险,后者则是可以在核心企业的背书下,顺利拿到融资,进而强化自身的连通能力。

而对链主而言,这种模型则更是可以释放其更大的想象力。肉眼可见的是,其不仅能够帮助其构建金融消费的业务板块,更可以通过金融加速产业链的流通进而放大自身的业务端空间,强链固链,更强化自身。

但优点背后,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谁能实现供应链金融的落地?

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这种定义“供应链金融”的企业模式并非没有出现,但其更多的仅是满足其中的一个需求,比如在上游和银行资源的对接,再比如仅为企业搭建一个面向上下游的金融服务平台,更有服务商提供的仅仅是金融产品的接口服务。

就本质来看,在供应链金融的模型里,企业必须要真实具备供应链和金融的双重能力,供应链对应的是业务模型线上化,如商流、物流、资金流等全部业务的线上可视化,金融对应的则是安全底层的金融属性和产品能力,如顶级风控模型、防御系统等等。

这两道题都能答好的,只有京东。

实际上,这也是京东在9月21日的2022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峰会传达出来的业务转向。

用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金融科技群总裁李波的话说,京东科技提供的是一套数智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的“双链联动“模式。在这套模式里,京东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能力提供者。

但不同的是,从过去的数智供应链基础上,京东更向前迈了一步,帮助企业在纵向“打井”的同时,更帮助其强化横向价值,以金融为触点,释放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价值和势能。

具体来看,京东科技可以帮助平台以核心企业为基点,归集整个产业链上的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引入外部公开的三方数据,扩大整个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数据库和纬度,让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展现渠道和评估纬度。

此外,京东科技在金融端连接大量的银行机构,将整个链上数据直接接入到银行的风控模型中,通过综合评判进一步缩短授信流程,帮助银行端降低金融风险。

或者可以说,就本质而言,京东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能力提供的是一个产生数据、归集数据、整合数据、展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用科技的手段,对每个节点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赋能和加持,以链主为基点,完成资金的快速流转。

京东科技预想的还不仅于此。“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以让产业链本身实现全链贯通,而且能够让不同的产业链之间数据能够互通且形成一张彼此交织网络。”李波表示,“从链到网,逐步编织成真正的产业互联网,进而实现实体产业”通链+组网“的数字化大目标。

从横向到纵向,从链到网,这是京东科技在金融科技上给出的答案。

三、寻找产业数字化最优解

实际上,在京东科技内部,供应链金融科技的输出在2022年被列为 “必赢之战”。

必赢的背后是底气。

供应链能力不用谈,作为如今京东被公认的标签,其在过去两年的疫情中,不论在C端市场,还是B端市场,都已经成为其核心价值的衡量尺度之一,其中覆盖产品、仓储物流、工业品服务等等。

比如如今在整个京东自营商品超过一千万SKU、服务超过5.8亿用户的基础上,京东采购自动化率达到85%,库存周转天降至近30.2天,再比如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400个仓库,在全国94%的区县和84%的乡镇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再比如在TO B侧,在工业品服务层面,京东工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建设了企配中心、京工柜、智能移动仓等一系列面向工业产业供应链管理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来构建满足B端工业品履约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交付保障中心。

如果说供应链是“必赢”基础,那么供应链金融科技则是京东科技敢再向前迈一步的核心武器。

2013年,京东推出第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保理融资产品京保贝,服务京东自营企业,而在过去多年时间里,京东科技已经构建出了一套基于金融科技的全链路的产品设计能力、全流程风控能力和智能运营能力。

以风控能力来看,目前京东科技使用的风控策略已超过5000条,可实现1周内完成项目评审及系统数据对接,单笔业务秒级审批,自动化率达95%以上。

这都是京东深耕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先提条件。

客观来看,供应链是一门“重”生意,金融更是一个敏感的业态。而京东科技要做的,恰是借助科技通过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帮助中国的实体产业全方面迈进数字化时代。

实际上,这种模型已经跑通。以白酒龙头古井集团为例,在京东科技的助力下,后者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平台包括了上游供应商融资管理系统、下游经销商业务系统、二批终端业务系统、票据服务系统等场景的金融服务,可以帮助古井集团实时接入外部和内部系统数据,在实现现有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的同时,建立风险决策中心,可以实现相关准入、反欺诈、量化定价。

古井集团之外,京东科技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外部输出落地场景还在大宗贸易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等十余个产业场景,帮助企业基于各自产业的特点搭建业务+金融一体化的平台模型。

在李波看来,这是一种进化。“通过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属性加持,企业从“链主”进化成“平台”,这本质上是成了新的物种。”

实际上,站在2022年当下的节点,在数字化之外,我们更应该回答的问题是,产业转型最优解到底是什么?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供应链是我们最好的答案。而如今,供应链金融科技则是让这个答案向前更走了一步。

从点到面,从链到网,从网及体。供应链金融科技,这是京东科技的答案,也更在成为中国产业数字化的答案。

分享到
生物技术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