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影视行业可不太好过,随着疫情逐渐反扑,影视行业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疲软性。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3月21日12时,全国营业影院共5783家,较上日减少559家,全国营业率48.14%。
事实上,当下影视行业低迷的窘境,早有端倪。
自从2019年后,资本寒冬叠加疫情冲击,影视行业进入下行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开工数减少,源头供给上出了问题。
但经历了两三年的调整,从新项目备案数看,整体至少有了止跌的迹象。
由此可知,影视行业处于逐步复苏的阶段,但如何进一步拉升增长点,或许是目前影视行业转型的关键,那么目前影视行业是否有新的转机点?
影视面临寒冬?或许它只是不“抗寒”
疫情下,各大领域陆续开启了攻坚战,如奶茶界的奈雪的茶、喜茶等品牌、以及即食零售奥特乐、食惠邦纷纷拥抱数字化,让成本高企的经营成本得到控制,也进一步推动了行业新业态的发展。
反观影视行业,疫情暴发后,便一蹶不振。或许行业问题堆积过多,而让影视行业久久不能回暖
在疫情暴发前,影视行业基本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少不了资本在背后的运作。
比如万达在2009年挥舞着金钱大棒,组建起国内最大规模的发行和院线公司。而阿里紧随其后,2016年组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开展了阿里影业、优酷等众多文娱业务板块的建设,加速了对于文娱向的投入。
同时,随着资本热钱不断涌入,影视行业口碑风向逐渐发生扭转,IP反而成了创投界的热词。
但对行业来说,这是或许一把双刃剑。从正面角度看,不少植入大IP+明星的电影大放异彩,斩获海量票房与点击,可以为投资机构获得巨大收益和回报的保障;从负面角度来看,由于国内IP影视作品制作水平相比国外还不成熟,基本上充斥着同质化严重、没有流量价值的流水线作品,这一定程度上,也让市场评价偏于负面。
但是,面对舆论对“娱乐至死”、“急功近”利的批评,不少IP作品却依然靠着数据流量造假、争抢明星资源、编故事造噱头等方式自娱自乐,更成为行业中的一种“顽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顽疾”逐渐被市场所反感,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对伪原创IP失去兴趣。
除了IP的泛滥,让影视行业陷入窘境之外,还有明星人设塌房等问题不断显露。这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从而加速了影视行业的重新洗牌。
饭圈文化、票房造假等娱乐圈乱象遭遇强监管,一时间,曾经主要靠“流量经济”为院线赢得票房成绩的手段逐步失效,并且随着Z世代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观影人群开始对影视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后被影视公司改编成电影,但放映后效果不佳。即便是凭借了国外优质的电影团队,以及关晓彤、迪伦·斯普罗斯、姜文等众多重量级演员的参演,也挽救不了因剧情注水而引发票房不佳的惨状,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短视频博主对于的《图兰朵》声讨。而从这里可以看出,口碑效应,或许早已悬在影视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外,短视频的增长,让长视频的市场受到了冲击。
在这场长久的拉锯战中,二创影视短视频作为短视频的排头兵,对于影视行业可谓降维打击,从视频时长来看,短视频短且小,反而更容易抓起观众的注意力,而长视频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在各大APP抢占观众注意力的情况下,败下阵来。
疫情虽然对影视行业打击不小,但或许影视行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寻求突变的时候了,而在行业中也有不少的影视新星为整个行业提振新的活力。
新元素题材成为影视行业的新风向
即便影视行业面对挑战,但似乎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跨越式发展,影视行业发展也更有创意,新的增长点也应运而生。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动漫影视行业的崛起,为影视行业增添了不少活力。
早在2015年,《大圣归来》点燃了市场对国产动画电影的热情,到2016年《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你的名字》、《大鱼海棠》等多部国内外优质动画电影上映将市场情绪推至高潮。尔后两年,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发挥,年度动画电影总票房体量保持在约40亿水平。
从动画电影票房占总票房大盘比例来看,2016年达到最高峰16.2%,近年其他年份则保持在6%~10%的水平。2019年年初至今,虽然电影票房大盘总体表现欠佳,但动画电影票房占大盘的比例已达到10.7%。
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吞噬星空》、《画江湖系列》、《白蛇》等作品等重磅佳片上映,全年动画电影票房占比有望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市场有望在头部爆款带动下再迎热潮。其中《哪吒》还创造了票房奇迹,同时也突破了动漫影视行业的天花板。
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显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过《流浪地球》的46.5481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
这些头部作品的成功增强了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的信心,现象级作品不断涌现,总票房迅速增长。市场对优秀作品的需求有增无减,国产动画电影仍有较大的可发掘空间。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动画电影领域的成功具备较大偶然性,未来难以持续增长,其次也呈现出马太效应。以光线传媒为例,光线拥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大圣归来》等高人气高质量的动画IP,针对这些IP开发的系列电影将具备较高票房号召力。
而相比一些动漫影视的中小公司,即便是内容足够精良,也因营销成本过高,而面临沉寂。
由于白蛇缘起在上映之初,并没有做任何的宣发动作,如果不是国漫粉的热心支持,那么白蛇票房过亿都很难。
现在白蛇缘起的制作方又备案了一部续作电影,看起来是青蛇的故事,如果宣发得当,票房超过四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综合来看,随着影视行业增添了“新势力”,而这也会加快新一轮的市场洗牌,而相较于影视行业的发展,在我看来,或许营销和内容需要双向发力,才能把影视作品代入新的高度。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合作也在紧密连接,这或许给了影视行业带来了诸多变量。
影视行业的探索与机遇
当下,影视行业已进入了向上增长的平台期。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全年电影票房预计450亿元左右,较2019年的641亿元下滑29.80%。院线“一日游”的影片不计其数。
这也说明,在如此低迷的数据中,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影视行业在内部则需要更加灵活的商业模式来扩展大盘整体的票房空间,同时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观影场景需求。
尤其是用户长期被互联网市场教育下,观影习惯早已改变。用户观看影片不再限于线下影院和电视,而更多来自于网络。
据优酷《2021春节假期在线视频数据报告》显示,院线春节档期间,超过23亿人次上网刷剧观影,同比增长20%;用户日均观看时长接近1.5小时,同比增长19.6%。
由此可见,线下的观众人群逐渐走向了网络的沃土,对于影视行业而言,随着流量的流失,如何把影视作品带动观众观影习惯中去,或许才是关键。
近期,爱奇艺宣布,2022年4月1日起,爱奇艺将全面升级网络电影合作模式。这次合作也意味着影视行业盈利低迷或许会迎来转机。
这次合作让影视行业的作品直接搬到了线上,形成了“云上影院”的新业态。不仅如此,随着新业态的到来,这也为影视行业带来新的盈利点。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当前点播分账基础上,叠加会员分账,此举将进一步为电影片方扩展分账模式和分账周期,实现在线发行的多窗口共赢获益。
这意味着爱奇艺平台从规则上为网络电影质量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更公平的发展环境,新的合作模式下,电影片方收益和用户观影选择直接相关,能够做好创作、讲好故事、作品完成度更高的片方将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从分账规则来看,爱奇艺旨在为好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公平、更聚焦作品价值的合作规则,这也是爱奇艺一直助力网络电影精品化发展的策略延续。
爱奇艺调整分账规则,打造更科学的商业模式,提升优质内容变现潜力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加速网络电影作品口碑和品牌口碑的提升。
近几年,网络电影行业正在提质减量,总票房规模增长的同时,《大话西游之缘起》《大嫂归来》、“陈翔六点半”系列等内容多元化的精品网络电影愈来愈多。
而为高品质电影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商业变现路径,是精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
除了在网络电影有所突破外,短视频影视二创也开始走向权限规范化。
3月17日,抖音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已与搜狐达成二创版权合作。抖音将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包括《法医秦明》《匆匆那年》《逆光中告白》等。抖音平台和用户可对这些影视作品重新剪辑、编排或改编。
这也意味着影视二创已不再成为阻碍影视行业的绊脚石,反而此举更能促进影视行业借助短视频的强大流量池,让自己的影视作品更有传播力。
总得来说,影视行业虽有探索,但更多的是渠道的重新铺设阶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内容创作水平的提高,这场企业的寒冬或许,让给影视行业回望近年高速发展后的一次自省,或许这对于影视行业来说还是对于观众来说,都是未来持续向好的过程。
文|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