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宁德时代豪赌“未来”

新视界作者 伯虎财经 / 砍柴网 / 2025-04-15 23:31
"
行业巨头的中年危机。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钱袋子”鼓得满满的宁德时代,即将变得更有钱了。据多家媒体报道,宁德时代已通过港股聆讯,获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宁德时代于今年2月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据悉将至少筹资50亿美元,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等。

不过,外界深知手握千亿现金的“宁王”并不缺钱,这场看似寻常的资本动作,实则是宁德时代面对增长瓶颈的“破壁之战”。

2024年,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尚算“体面”的业绩报告,全年营收为3620亿,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

不过,其总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滑9.7%。也就是说,虽然宁德时代去年的赚钱能力依然强劲,但主要是通过降本实现的,市场竞争已变得更加激烈。

曾经的行业颠覆者,正在遭遇“中年危机”。因此,对宁德时代来说,“二次上市”也是“二次创业”,真正的考验在于宁德时代如何在这场技术与商业的“双重革命”中,找到新的增长密码。

01 宁德时代的“中年危机”

2024年,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营收降、利润增”的成绩单。不过,这份成绩单很难单纯地用“好与坏”来定义。

(图:宁德时代2024年年报)

对于一家市值接近万亿元的上市公司来说,能保持稳定增长固然重要。但在动力电池行业面临深刻变革的当下,其能够拿下超500亿元的净利润,盈利能力已经超越了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这也意味着宁德时代将有更多“弹药”来探索新业务。

细分到具体业务,动力电池业务依然是收入大头,占总营收的69.9%,但去年这部分收入同比下降了11.29%。这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锂电产业链的供需情况有关。

一则,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自研动力电池,再加上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开始放缓,宁德时代很难再复制早些年的“高增长神话”。

二则,随着全球电池产能扩张,整个行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再加上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行业价格战在所难免,也直接导致了宁德时代营收的下滑。

不过,尽管宁德时代在收入方面承受了不少压力,但去年宁德时代的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依然稳占第一,装车量达339.3GWh,同比增长31.7%,市占率为37.9%。

这得益于宁德时代的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让其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具有强大的议价权,能够在行业价格战中依然保持充足的利润率,并拥有更多的降价空间。

过去一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和储能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仍然同比提高,毛利率分别为23.94%、26.84%,这也解释了为何其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仍能增长15.01%。

因此,虽然动力电池业务的收入下滑,但赚钱能力依然很强,再加上市场的产销量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宁德时代的基本盘还是“很稳”。

相较而言,外界更为担忧的是宁德时代的第二大业务——储能电池业务,该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15.83%,同比下滑4.36%。

宁德时代早在2018年便开始布局储能电池业务,并在2023年财报中首次明确提到储能业务对盈利能力的贡献,此时,储能电池业务的毛利率已经超过了动力电池业务。

不过,近期储能产业却遭遇了市场政策和技术迭代的“双杀”。

短期来看,今年初相关部门发布了取消强制配储的政策,即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前置条件,这可能导致储能电池出货量出现波动。

长期来看,储能业务已经成为各大动力电池厂商剩余产能的重要消化渠道,在部分二线电池厂商以亏损换份额的“威胁”下,宁德时代需要打的不仅是“规模战”,还是“技术战”。

目前,宁德时代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仍是行业主流,但隆基绿能等光伏老玩家已经开始考虑铺开光伏制氢,“宁王”在储能技术上能否卷得足够快,以继续支撑业绩增长,外界或许还要打个问号。

因此,虽然宁德时代有意将储能电池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但不同于其在动力电池领域所奠定的先发优势,其在储能电池领域还要面临新兴技术追赶、二线厂商竞争、全球扩张不确定性等问题,宁德时代必须更谨慎地审视这些问题。

因此,寻找新增长曲线几乎已经成为宁德时代近年发展的“主旋律”,其也在不同领域展开了探索。

比如往动力电池下游产业链发展,包括设计制造汽车底盘等零部件、自己下场做汽车换电网络、推出面向C端的品牌门店等。

其也在往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链发展,包括加速研发下一代电池,如下一代钠离子电池、加速固态电池研发等;此外其还进一步投资了光伏领域。

但目前来看,这些探索如同散落的棋子,尚未形成连贯的攻势,短期内也很难跑出明显的增长曲线。为此,宁德时代也开始尝试启动“加速器”。

02 豪赌一把“换电赛道”

近日,一则传闻震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消息指宁德时代正在洽谈收购蔚来换电站背后“蔚来能源”的控股权。

此前3月,双方已签署了关于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虽然,此次收购传闻并未得到证实,但资本市场已用股价波动表达了期待。

随后,蔚来能源产业合作负责人于希伟在蔚来APP上回应了这一传闻,他表示“这个问题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但有人欣赏我们(蔚来),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这笔收购最终能否落地,我们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但从中可以窥见,宁德时代正在对换电业务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早在2022年,宁德时代就开始布局换电市场,并发布了换电品牌“乐行换电”,但主要聚焦于B端网约车市场,策略偏向保守。

但如今,宁德时代的布局开始明显提速。除了联手蔚来之外,其还与中国石化签署了产业与资本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今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未来共建10000座换电站。

在这背后,宁德时代或有几点考量:

首先,通过战略合作尽快补齐其在站点数量、建设运维方面的短板。宁德时代在去年发布巧克力换电方案时,曾表示计划在2025年建1000座换电站,2026年建1500座换电站目标。

目前,宁德时代并未公布已建换电站的具体数据,但根据蔚来公布的数据,单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在150万元-300万元之间,1000座换电站就是约20亿元的投入。

虽然,宁德时代“不差钱”,但建站背后还涉及选址建网、建设运维、技术投入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与其从零开始,通过战略投资将蔚来换电网络纳入自身生态反而会更轻松。

其次,宁德时代想要的不仅建设换电网络,还想要深度介入电池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从电池供应商升级为能源服务商。

在换电生态中,除了站点运营之外,还包括电池研发与生产、电池管理与维护、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等背后的业务,完整覆盖了电池生态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电池价值的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开展电池回收业务,约占公司总营收的8%。如果其能够进一步整合电池租赁、电池梯次利用等业务,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单块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最后,这也是宁德时代提升品牌认知的机会。近年,宁德时代之所以加速C端布局,是希望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借助C端品牌影响力撬动B端决策。

而切入蔚来换电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蔚来背后有着70多万蔚来车主,有望衍生出更多C端商业化场景。

虽然,在新能源补能领域,换电与充电的路线之争从未停歇。但相较于挤满了竞争对手的充电领域,换电领域的竞争反而相对集中,蔚来是其中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对手。

如果这笔收购合作能够顺利落地,宁德时代在换电市场就能快速站稳阵脚,在补能市场的话语权也将进一步增大,更利于宁德时代拓展出新的业务场景。

03 宁王也开始“车圈化”

押注换电市场背后,宁德时代近年的投资方向已有明显转变,从早期加速布局锂电产业上下游,到开始积极参与到汽车产业链中。

比如其在去年底相继减持了江西升华、东风时代等锂电产业中上游的关键企业,却加大了对汽车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

我们观察到近年电池技术的创新,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厂,都不再将创新重点聚焦于电池容量的突破,而是转向了超充技术。

这是因为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推动动力电池的快速迭代,如今其续航已经几乎达到了乘用车的最大值,想要继续提升动力电池的续航、安全性等能力,行业需要下一代的电池技术。

但要实现技术突破却并不容易,以全固态电池为例,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坦言,“(固态电池)有一天你脑子一闪光,搞定;也可能你想三年,啥也想不出来。”

在这一背景下,宁德时代继续加码动力电池业务,其边际效益将会逐渐下降。不过,虽然动力电池业务的想象空间在收缩,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空间却还在持续增长。

因此,宁德时代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也选择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旨在通过加强与下游汽车产业链的合作,来稳固和拓展其市场地位。

除了布局换电业务、汽车底盘之外,宁德时代也在“豪赌”前沿科技。比如通过投资富临精工、自研工业机械臂等,布局机器人产业;成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战略投资者。

在“前沿科技”这条赛道上,特斯拉、小鹏等车企,以及小米、华为、Vivo等手机厂商已纷纷卡位;此外,特斯拉、小鹏、小米、华为等也意欲在低空经济市场上分一杯羹。

不过,手机厂商、汽车企业等布局前沿科技,除了看中市场的增长潜力之外,更多是因为他们在生态系统、用户基础、通信技术等方面积累深厚,更容易构建智能硬件生态,瞄准的是未来不同场景的智能联动。

相较之下,宁德时代则更擅长供应链整合和精密生产技术,比如将电池制造中积累的精密加工能力转移至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等核心部位。

但宁德时代面临的新难题是,即便其能够机器人、低空经济领域能够带来更精密的工业制造,未来的手机厂商、汽车企业又是否愿意将核心技术交给“第三方”,将“灵魂”出卖给宁德时代。

因此,如果宁德时代不只想要深耕B端,而是想要在C端领域更进一步,那么通过拓展多元产品来重建公司的产品架构和逻辑,将会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如今,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一系列智能制造企业,都在经历一个全新的周期,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行业边缘,路径依赖反而成了掣肘。

因此,宁德时代“二次创业”的真正考验,是当行业从“单点突破”进入“系统竞争”后,其能否将散落的创新点串联成生态网络,这不仅取决于技术突破的速度,更考验其平衡产业链利益、驾驭生态竞争的智慧。

这场万亿帝国的转型长征,或许才刚刚开始。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