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刚公布业绩没两天,爱奇艺CEO龚宇向着短剧“开炮”了。
2月20日举办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龚宇在演讲结尾炮轰一些平台滥用微短剧行业支配地位,签署排他协议。
“龚宇开炮”的方向很明确,直指短剧平台。
当下最火的短剧平台是谁?
非字节旗下的红果短剧莫属。
龚宇为啥“急了”?
可能有短剧带来的压力,也可能是这两天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毕竟让谁看了爱奇艺刚发的年报,多少都会有点来气,何况是爱奇艺的掌舵人。
整个24年,爱奇艺营收下滑9.22%,净利润下滑59.51%,业绩双降。
其中会员服务收入降13%,广告收入减8%,下滑原因是内容创作不足,缺乏像《狂飙》这样的象级爆款大剧。反观短剧平台,倒是流量开花节节高。
根据QuestMobile数据统计,到12月份,红果免费短剧APP的MAU已经成长到1.58亿。
长剧、短剧这么一比较,此消彼长之势愈烈,爱奇艺的危机感可能就越强烈。
短剧平台成长如此之快,市场留给爱奇艺的时间可能不多了,留给龚宇调整的时间恐怕也不多了。
营收、成本,长视频商业化“两难”
数据不会说谎。
读了爱奇艺2020年到2024年的年报,总有这么一个感觉,是以自制剧见长的爱奇艺,这些年饱受成本问题的困扰。
苦心经营四年,爱奇艺营收规模还停留5年前的水平。这5年爱奇艺由亏转盈,核心不在于增长,而在于成本控制。
降本是不是好事儿?
如果从盈利的角度来看,的确是省了钱,但如果从营收的角度看,其实牺牲了增长空间。
从增长的维度看,爱奇艺营业成本下降的2021、2022、2024年,除了2021年之外(21年成本仅下降了1.3%),其他两年营收均有下滑。2022年营收下降了4.42%,2024年营收下降了9.22%。
啥意思呢?
每当爱奇艺大刀阔斧砍成本时,营收总是会下滑。
2022年,爱奇艺首席内容官(CCO)王晓晖就曾系统性地对外表达过“四个放弃”:放弃单纯迎合向的内容,放弃悬浮向的内容,放弃明显赔钱的内容,放弃没有创新的内容。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王晓晖还任职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监事。
调整之后,23年财报立竿见影,营收、利润数据一片大好,但当年的营业成本不仅没降,反倒是上升了3.51%。
对此,我的看法是,重要的不是削成本,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从2024年爱奇艺的成本结构来看,71.6%是内容成本,17.6%的销售及管理成本、8.1%是研发费用,剩下的是其他成本。而且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爱奇艺的内容成本经常占总成本的70%以上。
也就是说,要大幅降本,大概率要砍内容成本和研发成本。但砍了成本之后,营收又会面临下滑的压力。
所以,2024年爱奇艺营业成本降了4.9%,但营收却下降了9.22%。
花钱没有效果,营收、成本再怎么左右拉扯,爱奇艺恐怕也很难找到那个平衡点。
这其实不是爱奇艺一家的问题,腾讯视频、优酷等长视频平台都会有类似的问题。说穿了还是因为长剧这个商业模式太依赖制作成本投入了。
从用户端看,这个事儿其实也很简单。
《狂飙》不会年年有。而用户只对内容有忠诚度,平台不能产出更多的好剧,那么用户自然也就没有很强的付费意愿,会员收入下降,平台的内容投入的边际收益就会进一步降低。
比如二季度爱奇艺回应收入同比下降9%,以《不可告人》为代表的一批剧集市场反响不佳,拖累了业绩。
到了四季度,情况似乎也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虽然爱奇艺的微短剧颇有起色,但也只是带动爱奇艺内容发行收入增长。
显然,短剧似乎没能救得了爱奇艺24年的业绩增长。
这里面的原因不难解释,短剧虽然火,但现阶段流量价值远大于变现价值。字节下面的红果短剧,用户增长的确很猛,但主要变现方式还是要靠广告。
况且,对于爱奇艺来说,做短剧还是要投钱。24年爱奇艺净利润下降59.51%,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新业务上投入。
长剧板块难有现象级爆款,短剧业务将起未起,也同样是爱奇艺面前的“两难”问题。
短剧当道,爱奇艺如何抉择?
红果短剧的爆发表明,短剧的确是一个结构性的增长机会。
可以说,短剧是当下这个内容红海时代的“增长之神”。
请“神”还是“送神”?这是摆在爱奇艺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
对于长剧,爱奇艺依然寄予厚望。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曾表示:“2024年11月底以来,我们上线了一系列爆款作品,带动业绩表现强势回升……”
可财务数据上,龚宇所期望“回升”并没有如愿。从四季度的数据来看,爱奇艺净亏损1.9亿元,Non-GAAP净亏损5878万元。这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盈利以来的首次单季亏损。
11月份上线的爆款剧,没有起到应有的拉动增长效果。四季度财务数据表现还是拉了。
这里面有没有短剧平台的影响?
我想可能是有的。毕竟短剧抢走了流量,抢走了付费用户,长剧平台用户付费变得更难了。尤其是红果短剧跟制作方签了“排他性协议”之后,这种影响可能会更明显。
为啥一个行业龚宇要对短剧开炮?
可能原因不乏以下几点:
签署“排他协议”只会让红果在短剧市场“一家独大”,爱奇艺以及其他平台作为后发者,即便是与红果合作,也会限制其短剧业务未来的成长上限。于是,预算“内容排他”这个在长剧版权上的“基操”,变成了不可接受的“垄断”。短剧内容的集中,会进一步导致短剧平台占据更多的总用户时长,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内容平台的流量池,可能会被进一步分流。短剧和长剧之间是“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
一方面内容题材差不多,制作难易度也差不多,总时长看,70多集的短剧也不短。另一方面,相似的题材内容,短剧剧情更紧凑,显然更有吸引力。
长内容平台的增长是很难的,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也能看剧,爱奇艺们要跟快手、抖音、B站抢用户时长,还要面对爆火的短剧,很考验优质内容产出的能力。后续爆款内容生产爱奇艺能不能跟得上?这实打实地关乎爱奇艺未来的MAU数据表现。
3、短内容比长内容更容易低成本做出爆款,这点动摇了长视频内容流量的根基。
爱奇艺上一部二十几集的电视剧,制作成本不菲,但要达成上千万的播放量并不容易。而红果短剧上一部80集的短剧动辄上千万的播放量,显然后者更容易出爆款。
有爆款就容易有增量,有增量就不难商业化。
对于过去钟爱投放长视频平台的广告主们而言,相比长剧,做短剧投放可能更有效果。
于爱奇艺的视角看,与红果合作,其实本身就是下策,虽然所需要爱奇艺投入的资源少了,财报上兴许好看一些,但爱奇艺错过了一个在短剧生态中,重新定位自己的机会。
长视频的商业模式并不好,这是被市场验证的,优爱腾相互之间打了那么多年,龚宇是亲身经历过的。
马后炮的视角来看,如果当初坚定地彻底转型定位短剧,还是有一定“市梦率”的。
毕竟短剧市场仍在高速增长,是有增量的。而且用户付费冲动更强,更容易变现。后续无论是广告收入,还是内容付费,都是可变现的利益点。
要不要彻底转型做短剧?是个值得所有长视频平台深思的问题。至少调整业务比例,80%的资源做短剧,20%采购长剧,也许是一个新的方向。
于爱奇艺而言,没能及时抓住短剧带来的结构性机会,错过的不仅仅是一个财年的业绩表现,更可能是未来几年二级市场上的想象力。
我们不妨给爱奇艺估个值。
今天的爱奇艺已经盈利了,商业模式不复杂,且有稳定的现金流。
如果用DCF估值法,2024年爱奇艺营收260多亿,如果未来三年爱奇艺能够持续打造出现象级爆款,广告业务能够增长的话,假定未来三年的3年CAGR(复合增长率)为5%~8%。
内容成本占比如果进一步降低到65%,那么Non-GAAP运营利润率预估再提升至10%~12%。按12%~15%的折现率,那么爱奇艺的合理估值约为300亿-400亿元。
现实里,爱奇艺市值21.71亿美元,按当下汇率计算约合157亿市值。
两者相去甚远。
事实上,市场是理性的,爱奇艺当下的市值体现正是市场对其合理价值的判断。表面上市值被低估了一倍不止,但换个角度看,可能市场给的风险折价更多。
说穿了还是那个不变的观点,长视频毕竟是个重投入、重运营的生意,当短剧爆火,长视频商业的风险折价可能会被进一步兑现。
时间老人是诚实的,长视频生意究竟还有多少价值,市场终会给出更公允的答案。
接下来,爱奇艺能否战胜短剧带来的更严苛考验?
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