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进辉
昨天,广汽发布今年1月产销快报。公告显示,1月汽车产量为11.63万辆,同比下降26.13%,汽车销量为9.84万辆,同比下降25.41%。
其中,广汽本田1月产量为2.67万辆,同比下降17.44%,销量为1.51万辆,同比下降57.14%;广汽丰田1月产量为5.84万辆,同比下降15.61%,销量为5.7万辆,同比增长11.70%;广汽传祺1月产量为1.79万辆,同比下降52.32%,销量为1.83万辆,同比下降45.78%;广汽埃安1月产量为1.33万辆,同比下降25.23%,销量为7965辆,同比下降27.62%。
不难看出,广汽1月不仅没有为全年开个好头,反而面临产销双双下滑,而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整体表现无法让人满意。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不能单纯归咎于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广汽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这一残酷现实也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之下,广汽转型正面临不小的考验。一大实锤是:2023年广汽净利润为44.29亿元,同比下滑45%,近乎腰斩。据广汽上个月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为8-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32.29-36.29亿元,同比减少72.91-81.94%。
对于2024年业绩波动,广汽透露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受汽车行业价格内卷、竞争格局剧变等因素影响,汽车销量减少;二是为应对市场竞争,公司和投资企业追加销售补贴等商务政策的投入约180亿元,综合导致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超七成。
说白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广汽不敢掉以轻心,必须加大投入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忍痛牺牲利润迫不得已。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态势只增不减,用小鹏掌门人何小鹏的话来说,2025-2027年将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三年。因此,广汽必须加速变革,以便在最为关键的三年闯出一片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蛇年伊始,广汽宣布换帅,冯兴亚接棒到龄退休的曾庆洪,担任广汽董事长。他是一名广汽老将,作为二把手与曾庆洪搭档长达9年,带动广汽登上千亿营收的新台阶,2022年、2023年营收均突破千亿大关。冯兴亚执掌广汽后能否焕发新面貌,外界充满期待。
目前来看,冯兴亚是有一定追求和抱负的企业家,他对广汽未来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知道,去年11月,为加快广汽转型速度,冯兴亚发布广汽三年“番禺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四大改革举措、五大保障,到2027年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超60%、挑战200万辆的目标。
他意识到,面对汽车行业的种种变化,汽车集团的整体工作重心和管理模式亟需根本性调整。以广汽为例,过去合资品牌车型占据主导地位,如今市场结构变化,广汽自主品牌如何发展,如何集中全集团之力提升决策效率、资源共享能力和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因此,广汽才会大力提升自主品牌的发展权重,未来三年内计划推出22款全新车型,力争2027年突破200万辆销量,可谓野心勃勃,并以此目标来倒逼组织变革和人才变革,以便让听到炮火的人来决策。
前者体现在整合自主品牌,深入融合推进研产销一体化改革进程,成立产品本部、采购本部、财务本部和品牌营销本部;后者则表现为在职业经理人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并全面实施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以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
2025年作为三年“番禺行动”的开局之年,亦是开启自主品牌一体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广汽不容有失,将在2024年销售200.3万辆的基础上,努力挑战年度销量增长15%的目标,即230万辆。置身于汽车行业的大变局中,新任一把手冯兴亚将如何带领广汽乘风破浪,备受业界瞩目。
可以确定的是,新帅冯兴亚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广汽能否迎难而上,开创大好发展局面,让子弹先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