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向善财经
打成一锅粥的量贩零食,2025还能加盟吗?
最近,国内量贩零食代表——鸣鸣很忙,是真的有点忙了。
先是有媒体发现盐津铺子在2024年年底突然撤出了鸣鸣很忙,要知道哪怕是24年上半年亏损的万辰集团,股价那也是登云梯一般上涨。
然后是最近,零食很忙和赵一鸣公司合并案尘埃落定,不构成垄断,算是一大利好消息。
可有意思的来了,尽管盐津铺子退出鸣鸣很忙的背后原因还没有披露,但有不少“好事”的投资者却纷纷表示:这情节,我好像见过?
当年,良品铺子前脚刚“清仓”转让完赵一鸣零食的股权,后脚赵一鸣零食就和零食很忙官宣合并,良品铺子还为此与赵一鸣零食们对薄了公堂。
言下之意是……
当然,这些都只是投资者们的一些无端猜测罢了。最后的公告没有落地之前,我们其实都不宜妄下结论。
唯独从确定的结果来看,在垄断嫌疑被打消后,鸣鸣很忙们算是挣脱了一个潜在枷锁。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鸣鸣很忙等品牌企业“得意”之时,临近年底,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们的不少加盟门店们却好像有点担忧起来……
//一锅粥的量贩零食,心累的加盟商
量贩零食经过了24年的厮杀,25年开年,加盟商们对量贩零食们喊出的诸如“春节1月抵3月”的“PUA”口号不为所动。
根据财经时代的报道,一些二线城市和县域的加盟商们相比23年春节前动辄二三十万的囤货,今年普遍都是囤十万左右,或者干脆不囤货。
仅仅一年过去,加盟商们的态度来个大转弯,究其原因,还是新开店太多的缘故。
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河南十八线小县城林州,地图APP一搜就能搜出来最少十多家零食店,除了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之外,还有诸如好想来,零食折扣仓,零食之友,六月零食铺子之类的大小品牌。
借用经典抗战剧《亮剑》的台词,“乱了乱了,全乱了,整个晋西北,整个山西都打成了一锅粥” 。
区别是,剧中李云龙们在晋西北广袤的土地上抵抗日寇,而量贩零食企业们,在一个弹丸大,出租车十来分钟就能绕一圈的地方,上演着激烈的商战,“整个零食界打成了一锅粥”。
那您说,这结局能好么?加盟商表示我很受伤,想要静静,干脆货都不囤了,什么?年底囤货有优惠,那我少屯点,想让和去年一样门都没有。
很多加盟商们减少囤货的决定看似很突然,但是很多时候事件的发生都有可能是一连串的事件导致的,向善财经经过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得出下面这些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第一点,盐津铺子突然退出投资,根据天眼查APP显示,最新的股东名单上面,已经没有盐津铺子了,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资本天性就是逐利的,此刻退出有些耐人寻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量贩零食领域有一个重量级玩家,万辰集团,原来一个卖食用菌的,转行卖零食两年,24年三季度已经盈利约8000万了。
盐津铺子在此时退出,有点激流勇退的意思,作为行业内专业投资者,难道是看到了行业发展不好的一面选择及时获利退出?
第二点,线下黄金铺位,可能已经被迅速涌入的玩家们抢占完了。
根据鸣鸣很忙的内部信息,鸣鸣很忙一家在全国就有10000千多家店,万辰集团的“好想来”早在24年4月就突破了5000家,还有不计其数的其他量贩零售品牌,比如老牌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在看到万辰的优秀案例之后,大有进军这一市场的趋势。
开店的都听过“金角银边草肚皮”,可见位置对于线下生意的影响,二线以下的城市,其实真正热闹的地方就那么大点地方,周围多一个店竞争,回本就慢一点。
所以在2024年激烈的竞争和抢夺市场资源过后,加盟商们的回本周期被大大的拉长了,根据财经时代的调研,有一些加盟商表示,2020年前有些店面半年就能回本,后来慢慢变成18个月,现在根据一些加盟商测算需要三年才行。
第三点,在资本推动下竞争加剧,恶意竞争可能变多,暴露的一些风言风语,对品牌的形象不利,比如传播效应非常明显的小红书,上面有很多关于行业的负面信息,比如鬼秤之类的,虽然在向善财经求证这些博主的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回应。
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手机不离手的当下,难免一些潜在客户看到这些负面信息,从而放大化这些情绪,是有可能影响到门店的生意的。
第四点,做超市的在这两年线上线下的各种折磨下,也进化出了一种更卷,更先进的打法。
轻装修或者干脆弄个仓库,直接减少了装修的成本,然后用庞大的SKU全品类的覆盖,和量贩零食很像的地方在于,他们的零食饮料也是打折的,搭配的也是白牌或者自营品牌。
这个模式可以说是在模仿量贩零食的发展路径,但是单店装修投入更小,客户能买到的东西更多更全。
所以鸣鸣很忙,万辰,也在试水这一模式。截止2024年12月11日,零食有鸣旗下折扣超市门店数量已突破千店,这仅仅是八月份启动加盟后三个月内的成果。
第五点,在量贩零食企业的经营模式下,能赚到的有三种钱,加盟费用,供应链货品的差价,后期的管理费用,有一些企业会把店面营业额抽成当做重要的来源。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加盟商的利益和量贩零食企业的利益是分开的,难免一些小的企业会动竭泽而渔的歪脑筋,根本不会在乎加盟商的利润,强压货品,所以除头部企业之外的品牌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这些点综合起来是个有些难解的结,这要归咎于割裂的商业模式。
//割裂的生意经和幸福感
加盟生意的“割裂感”在于,招商企业和加盟商之间盈利模式完全不同。
鸣鸣很忙们需要做的是立个牌子,做出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然后把供应链打通,通过加盟商们的资源和资金,理论上就能无限扩大自己的规模。
而且完全不需要承担开店赔钱的风险,加盟费收了,供应链的货压下去了,钱就能赚到手。
而加盟商做的本质上还是零售的生意,而零售行业无论是销售什么,都是一门辛苦的营生,一是商业模式容易复制,竞争对手携资进入门槛低;二是产品同质化,消费者替换使用较轻松。
所以零售行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三点,管理!管理!还是管理!
但是鸣鸣很忙们在资本的要求或者推动下,难免的,管理动作也会出现变形。在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联合后,本应该更强大的管理层,却被加盟商抱怨了一通。
根据经理人杂志的报道,一位在南昌的零食很忙加盟商透露,在他店铺700米范围内,开了3家万辰系、1家很忙系。对于后者的开业,他感觉被“背刺”了。“按照加盟政策,同等区域同等条件下的点位,应该优先给老加盟商,但公司并没有通知我,且没有任何补贴政策,直到人家挂牌开业我才知道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同是加盟的生意,不同于奶茶店产品的差异化,不同品牌零食店之间的产品是高度重合的,一条步行街上可能有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三家同时存在,而且都很赚钱的情况,但是很难存在多家零食折扣店都能赚钱的情况。
管理层除非极度克制,否则一定会有更多的加盟商进来,然而人越多越不挣钱。
然而不扩张又意味着被其他玩家抢占资源,那就只能苦一苦加盟商们了,回本周期被拉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借用著名投资人陈嘉禾的一句话“商业的最终价值,就是给你的客户创造价值,让他因为你的存在而越变越大,越变越有钱;应该是你越努力,他越轻松,越有钱,而不是你越努力,他越拧巴,亏越快。”
拿互联网行业举例,过去胜出的这些互联网企业,除了自己烧钱,和自己绑定的这些商家是赚到了钱的,比如,滴滴解决了很多就业的问题,比如美团,为商家拓宽了消费场景,解决流量问题。而鸣鸣很忙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战斗的影响可能都被加盟商们承担了,但是加盟商才是量贩零食的基本盘。
商业很残酷,但是必须善良,也要能耐得住寂寞,任何线下的门店其实都存在被插店的情况,这是避不开的。
过去只能店主自己承担,但是如今模式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单打独斗变成了团战,加盟商不应该是弃子,而作为排头兵,更应该得到实质性支持才行,多给加盟商们一些幸福感,资本在扩张的过程中也会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