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互联网那些事
“我们两个会复合吗?”
“现在是表白的好时机吗?”
“TA对我有感觉吗?”
俗话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那些渴望在感情中有个答案的年轻人,正在用行动撑起“塔罗牌”这个略显神秘的赛道。
塔罗师疯狂收割恋爱脑
截至10月31日10:00,仅抖音单个平台上的塔罗牌话题播放量就达到了35.2亿。其分支话题,如塔罗牌测试、塔罗牌教学的播放量也达到了33.7亿、3.3亿。在这类视频的评论区中,那些和“爱情”相关的回复最为常见,几乎每条视频的评论区里都有网友分享牌面并邀请围观群众或博主来解答自己的爱情问题。
培根说过,爱情常常是喜剧,偶尔是悲剧。但对恋爱脑们的钱包而言,爱情则常常是悲剧,偶尔是喜剧。
当人们决定通过有偿解惑这条路来找塔罗师咨询爱情问题的那一刻起,TA在对方眼里的形象也会从“痴情种”变成“大韭菜”。毕竟无论塔罗师怎么回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白成功的概率都是未知数,唯有塔罗师钱包变鼓的概率是已知数。
曾有记者就塔罗市场展开调研,他发现塔罗师解答单个问题(如爱情 、事业等)的价格为199元。倘若是解答“期运势走向如何”这种更加复杂的问题,那么还需要收取额外费用。
除此以外,那些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5元、9.9元塔罗师们为了增强自己的吸金能力,要么会使用解答模板向多位用户发送相似的答案,主打快速翻台走量牟利;要么会使用特定话术引导用户购买599元、29999元等价位的“幸运道具”狠宰对方一笔。
除收割C端用户外,塔罗之手还伸向了B端用户。
针对那些想成为塔罗师的小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其收费标准为15000元,内容包含3个月的网络培训课+每月1次的线下培训课。待学习期满后,机构还会为用户开具“结业合格证”将学员和那些在家自学的塔罗爱好者区分开来,通过营造“门派传承”和“野路子”的反差感来增加客户信任度。
针对那些有塔罗基础但想创业的人,市场上则出现了塔罗机构加盟商。他们的收费标准为新店开业加盟费6.8万(推荐加盟的人将获得1.8万 的提成),总店和分店执行利润分成制。
塔罗热的背后是另一个供需失衡的市场
塔罗解答这种虚无缥缈的概念,到底为什么能持续收割客户?甚至成为少数人的财富密码呢?
《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在3000名18-59岁的受访者中有76.2%的人会感到焦虑。美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近50%的Z世代长期受到压力和焦虑感的困扰。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特征,正在让焦虑等心理异常现象成为广大年轻人的共性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心理咨询市场也正在快速成长。近10年国内的存续心理咨询机构已突破10万家,年平均增速超40%。在2023年,国内的心理咨询市场规模达到了953亿,年复合增长率将突破25%。
只可惜心理咨询这块蛋糕看似鲜美无比,但结构略显不稳。
虽然用户需求巨大,但我国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人才储备却稍有不足。三级学科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不仅老师少,开课、培养方向也多为学术型人才。目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约有100个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培养点,可开设心理咨询方向的培养点大约只有50个。
曾有高校人员向记者透露,国内除北京师范大学外的一众高校,其每年培养出的心理咨询人仅有200-300人,每年全国通过学历教育供给的心理咨询人才不足500人。
除专业人才少,消费者担心找不到靠谱的机构外。心理咨询动辄500/小时的价格也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而这两点,恰恰给予了拥有强倾听属性的塔罗师生存空间。毕竟在年轻人眼里,他们只是想找人吐槽一下身边的问题、排解自身压力罢了。这和单价高、需长期治疗的心理咨询师相比,同样安静倾听自己诉说烦恼的塔罗师显然更有性价比。
况且在短视频时代,带有神秘色彩的塔罗牌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工具,不少年轻人都选择把它当成一种破冰工具。随着人们在社交过程中的口口相传,塔罗牌的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最终吸引一个又一个对其好奇的年轻人上网提问,成为塔罗师们的新客户。
揭秘塔罗师的财富密码
好奇感只能为塔罗师们带来流量,但心理学却可以让他们获得留量。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
这个词是指人们往往会对那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高度信任,认为这些话术精准揭示了自己的处境和性格特点。哪怕这些话术是提前编好的,哪怕这些话术是多人共用的,我们还是会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对其高度信任。
除利用巴纳姆效应获得信任感外,成熟的塔罗师还会在交流过程中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他们会将对话的主动权交给客户,引导他们说出那些让自己不适的核心问题,并通过说好话、“画大饼”等方式为用户描绘美好未来,消解对方的焦虑情绪。这一点也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的治疗思路不谋而合。罗杰斯认为不正常的行为、令人不适的心理异常,不能简单地通过记忆探索、纠正反应等手段进行治疗,而是要去温暖、鼓励患者。最终通过再造自信心的方式,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达成治疗目的。
在消费心理层面,“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词还会让年轻人感到羞耻不安。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词往往和严重的心理疾病相互绑定,一旦让别人知道自己为此买单,自己就有可能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类。所以部分年轻人还会因对自身社交羽毛的爱惜而排斥心理咨询机构,选择找塔罗师诉说个人情感等问题。这样做不仅不用担心自己的秘密被曝光,还能从塔罗师那里得到情绪正反馈,减缓焦虑感。
看到这我们也不难发现,塔罗市场经久不衰的原因不仅是它满足了大众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还因为它用“重获掌控感”“提前阅读人生剧本”等概念,为那些焦虑不安的人们提供了一丝对生活的掌控感。说到底,塔罗终究是一个由印刷品和话术共同编制的“谎言”。比起这些卡牌,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决策,将人生的方向盘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参考:
后浪研究所:恋爱脑,养活了无数“2个月速成”的塔罗师
大象新闻:“洋玩意占卜”,是换一种方式来“割韭菜”丨大象深度
央广网:塔罗牌占卜误导青少年 市场乱象应如何整治?
亿欧网:想被“救赎”的年轻人,养活了万亿疗愈经济
中国青年报:“不确定性”让这些年轻人陷入焦虑
中国国情:热点观察:心理咨询市场汹涌澎湃 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生命时报:疗愈师培训,靠吹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