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新青年农人和拼多多——乡村振兴路上的时代新组合

专栏号作者 砍柴网 / 砍柴网 / 2023-05-10 11:33
"

来源 / 砍柴网

一百多年前,曾有一群年轻人仅凭着一腔热血就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力量。

而在百年后的今天,同样有一群志向远大的中国青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下,向我国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发起了升级改造的全新挑战。

但与历史不同的是,这一次无数中国青年的背后有着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尤其是现在,在中国农业大学与一直关注三农发展的互联网平台拼多多的搭台助力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业青年们选择以“科技小院”为跳板,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提前绘出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时代蓝图……

科技小院:新青年农人的乡村振兴“试验田”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让“科技小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和它背后的一群低调务实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大众视野里。

5月4日,在北京最偏远村子之一的西槐庄村,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张晓恬、张岩林正在整理菜地,为该村科技小院挂牌以来首次尝试“共享菜园”做着最后的准备。

▲张晓恬(左)、张岩林(右)与西槐庄村委会工作人员(中)一起收获萝卜。

回想起曾经的西槐庄村,总共一百余户人家,经济产业十分单薄,家家户户几乎只种植萝卜一种传统作物,所以西槐庄村也就成了集体经济薄弱村。但是在2021年春天,张晓恬、张岩林的两位学长学姐吴林静和宁国法随着“进村读研”的到来,先是建起了一个落在田间地头的“科技小院”工作室,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的同时,又开始积极探索更加良性可持续的农业增收方式。

在吴林静们的帮助下,西槐庄村引进水肥一体化、熊蜂授粉等先进技术以及樱桃番茄、水果黄瓜、甜糯玉米等优势品种,最终帮助该村当年实现集体收入33万元,较上一年翻了三倍。同时,西槐庄村科技小院项目也借此,在去年的“拼多多杯”首届科技小院大赛中顺利脱颖而出,并获得了一等奖。

当然,光把农作物种好还不行,只有把农产品卖出去、赚了钱,才是真正对村庄有帮助的产业。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吴林静说,为了卖得好,找平台、找资源、找卖点,他们做了很多以前从未尝试的事,也收获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甚至还重塑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开始没有想过自己能给村里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村庄经济改善后,设施也优化了,现在还建了一些公园,村民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下个月即将毕业的吴林静表示,在西槐庄驻村的经历对她影响很大,她希望未来能找一份继续为三农事业服务的工作。

回到现在,作为小一级的师弟张岩林、师妹张晓恬在接替学长们的西槐庄工作之后,他们选择再接再厉,一边稳步拓展科技试验田规模,并引入黑皮花生、奶白菜、紫色油菜以及各种各样的胡萝卜,还在大棚里种了玉米,并想给所有蔬菜都“富上硒”。去年,他们将村集体收入再次提升至70万元。

另一边他们又开始琢磨着用一亩地打造出20个“共享菜园”,从而吸引城里的顾客到这里租一块“科技土地”,选种家常果蔬,并通过全程技术指导和监控,让顾客在体验乡村劳动趣味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份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富硒果蔬。也就是“不仅要种好,卖好,还要领人来玩!”

“将这些菜园租出去,产值就能翻一倍不止,一亩达到十万元。”张岩林说,希望通过“共享菜园”尝试发展第三产业。“光靠种植、销售农产品,对集体经济增长而言还不够多。我们要尝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张晓恬与她收获的萝卜。

很明显,从吴林静、宁国法到张晓恬、张岩林,从科技小院到共享菜园,中国青年一脉相承的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时代奋斗热情从来都没有熄灭过,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份能够扎根落地成长的干事创业土壤。

特别是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个长期工程。因为从事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事,乡村农业生产一线的升级改变不只是需要真扎实干的知识、技术、资金和政策的硬投入,同时也需要耐得住寂寞和等待的人才和慢功夫。所以三农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包括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企业在内的多方关注和支持,一起为新农业青年们营造出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的落地环境。

事实上,从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开始,到在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多方面助力下,现在如北京西槐庄村一样的科技小院已经遍布全国24个省份,91个县市区旗里搭建起了139个新青年农人们乡村振兴的干事创业“舞台”。

就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在“拼多多杯”大赛开幕式上介绍的那样,“经过多年发展,科技小院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五大振兴’内涵的3.0版本,这次比赛对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国家行动,以及研究生的个人成长成才,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显而易见,科技小院就像是一块培养农业人才的肥沃试验田,同时也是未来将以点带面,带领中国农业走向产业升级的星星之火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吴林静、张晓恬和张岩林一样有知识、有力量、有热情的中国青年向农而行,想要在农业农村广阔天地里面闯出一番作为。

从“鱼”到“渔”,拼多多助力点亮更多“小院”星火

从本质上看,科技小院的乡村振兴模式就是“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经验转变,而这实际上与一直重仓农业的拼多多的乡村振兴思路不谋而合。

我国农业之所以发展缓慢,其实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技术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人的原因。

当下乡村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农村地区懂农业、有商业基础的年轻人才大量流入工业或其他生产领域,而乡村地区其实不缺好的资源,缺的是把这些资源调动起来的知识和能力。

所以拼多多很早就开始注重对新农人的培养。比如从2018年开始,拼多多就已经启动了多多培训课程,致力于培养既懂农业又懂电商运营的复合型人才;2020年,又宣布开启十万新农人培训计划。据此前拼多多发布的《2021年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拼多多平台“新新农人”的数量已超过了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其中,女性占比超过31%,达到39060人;00后占比超过16%,达到20160人。

但这还没完,在去年,一直关注三农发展的拼多多又选择与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合作,首次以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的形式推出“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在推进科技小院项目再升级的同时,又针对三农一线比较集中的问题针对性地设置了“科技创新类、应用创新类、产业创新类”三类参赛项目,鼓励研究生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农村需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出路,而核心是科研人才,同学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边学习边实践,不仅帮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储备了自身技能、提高了科研水平。”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拼多多将继续加大农研投入,为全国农业专业人才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广大青年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提供实际的助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让更多人看到现代农业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就像北京西槐村的吴林静在实践中认识的那样,光把农作物种好还不行,只有把农产品卖出去,才能真正将知识技术转化为对农民农户有帮助的改善发展。所以除了对新农人的培养,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还有着更加全面立体的农业农村振兴举措。

比如针对农产品销售链条长且“小而散”、效率低的问题,拼多多经过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尝试,建立了“农地云拼”模式。所谓的农地云拼,基本上可以分为“拼购+原产地直发”两个部分,其精髓在于,将全国各地消费者分散的订单进行汇集,形成稳定的交易需求,然后用这种稳定而成规模的订单需求,重新梳理原先分散而各自为政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让分散化生产和规模化采购形成高效的对接,借助于流通链条的缩短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分享更大的价值。

再比如针对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拼多多启动了“百亿农研”项目,联合海内外多所高校共同举办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农户提供新案例、新经验,努力推动着智慧农业的落地发展。

除了这些,拼多多每年数不胜数的农产品专场营销活动,同样也给予了无数新青年农人们长期深耕农业发展的努力信心和奋斗希望。

可以说,在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会企业、高校和政府的合力支持下,一批具备高学历、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新农业青年们正在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的崭新力量。

而在这其中,脚上沾满泥土的拼多多,也将继续与无数个中国青年们一起,行走在田间地头,为中国乡村振兴奉献出一份社会力量……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