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手机?谈何容易

专栏号作者 郝小亮 / 砍柴网 / 2022-09-30 13:53
"

作者:郝小亮

自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问世以来,关于智能手机将逐步被淘汰的预言就不绝于耳。大部分预言的主要依据是,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分散了智能手机的功能,对后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地位形成了挑战。因而预言者们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逐步被分散化的替代,智能手机这一智能终端产品也将随之被淘汰。

近日,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与工信部科技委委员吕廷杰教授,就“eSIM卡的应用落地与前景”进行了一场直播对话。吕廷杰认为eSIM卡的推行将推动物联网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则将各种可穿戴设备打散,每一个设备完成手机中的某种功能。在对话的结尾,吕廷杰大胆预测,未来十年手机将会走向衰亡。

凯恩斯有句话:“长远来看,我们都会死。”我想把这句话套用在这里:“长远来看,手机一定会消失”,更进一步来讲,任何电子产品都会消失。我的意思是,我同意手机会走向衰亡,但对“未来十年”这个具有明确时限性的预测持有不同意见。

吕教授在对话中简单回顾了SIM卡在过去三十年中的演变,从形态上来看,SIM卡从银行卡大小,逐步缩小到指甲盖大小,而到了eSIM卡则直接将卡片嵌入到设备的芯片当中了,某种意义上来说,SIM卡消失了。颇有一些“大卡化小、小卡化了”的意思。

而与此形成有趣对比的是,手机则变得越来越“大”,这里的大有两种含义:一是手机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最新的折叠屏手机其屏幕尺寸在展开之后几乎与平板电脑相当;二是智能手机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几乎成为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手机越来越大的过程,实际上是智能手机逐步整合用户分散化需求及其相应功能的过程。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说:电话、相机、游戏机、电子书、手表、电脑、电视......这些产品的全部或部分,统统被塞进了一部智能手机里。后者因其丰富的功能和便携性才逐步确立了绝对的中心化地位。

按照吕教授的观点来说,智能手机的衰亡过程显然就是将这些庞杂的功能重新从智能手机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我觉得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十分不现实的。尽管从专业性来讲,部分专业设备比如相机,要比手机的摄影效果好得多,专业游戏机的体验可能也比手机好得多。但如果说要退回到类似于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的那种状况,我相信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

今天在群里讨论这一问题时,我说手机没那么容易被淘汰,有朋友接过话茬说感觉电脑快被淘汰了,而后又有朋友说电脑不会被淘汰,电视才是差不多被淘汰了。我说,那恰恰是因为智能手机集中承载了电脑和电视的部分功能。

为什么智能手机能够替代那么多的电子设备,而我却不认为穿戴式设备能够替代手机呢?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在于,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替代大量的电子设备,是因为前者包括但不限于后者的功能。反过来,如果一款可穿戴设备只是具备智能手机所包含的一种功能,那么它绝不会形成对智能手机的替代。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从消费心理和趋势上来看,如果一款设备就能够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人们绝不会花费更多的费用购买更多设备,以此来拼凑出完整的功能。人们希望花费更少的钱来购买一部功能丰富的产品,而不是恰恰相反。这也是为什么相机、电脑、电子书等产品销量不断下滑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认为智能手机不会被轻易替代的原因还包括,从产品形态上来看,智能手机与实体书刊有着相似的形态,加之许多软件开发商对阅读APP进行了拟真化的设计,让手机阅读的体验越来越好。而阅读则是人类几千年不变的传统和需求。这个需求在目前任何可穿戴设备上都无法获得比手机更好的体验。

一款产品注定会被淘汰,但某些需求一定不会被淘汰。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之所以期望智能手机被淘汰,是因为我们渴望一款能够比智能手机更好满足多元化需求的设备,而非期望智能手机的功能被分散化的替代。

因此,我认为智能手机绝不会那么容易被淘汰,至少在未来十年,智能手机不会被可穿戴设备所替代。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