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京比特
从2021年至今,苏宁易购似乎被笼罩上了一层迷雾。
一方面,企业在市场上传出的坏消息不断,先是去年2月份开始的股权转让、实控人变更,进入2022年后又被带上了ST的“帽子”;可是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地方政府、产业界巨头们,却又不断为苏宁易购进行注资、巨额授信等,展现出对其极为看好的态势。4月29日,苏宁易购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及2022年一季报则显示,企业正在加速增收减亏、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明显改善,苏宁易购已经实现了“V型反弹”,并走在稳健增长的道路上。这种情形与“带帽”之类的消息,形成鲜明的对比。
迷雾下的苏宁易购,未来是否依然可期?如何看待其消息面上的各种不利消息,又如何评价资本、产业界和地方政府对其的持续投入和看好?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较为深入的分析。
一、被“带帽”的苏宁易购
早在2020年底,媒体已经在传言苏宁易购有意“出售旗下电商业务”以纾解“资金压力”,尽管苏宁方面当即否认,暂时缓解了坏消息的传播,但其后不久的2021年2月份,苏宁易购(002024.SZ)就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集团通知,其拟筹划本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转让比例20%-25%,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这个公告,直接带动市场对苏宁易购“由于业绩巨亏、再融资压力增大,导致资金链紧张”的不利消息再度甚嚣尘上。
到7月份,苏宁易购的股权转让事宜终于尘埃落定。苏宁发布的官方消息在“证实”了部分传闻的同时,也给投资方和市场吃下了“定心丸”:此次股权转让,实际为战投引入。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股东苏宁电器集团,将把自身掌握的16.96%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给国资背景的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此次股权转让之后,淘宝、以及以国资牵头的产业资本,分别占到了第二、第三大投资人的位置,这个转变令苏宁易购的投资和治理结构更为完善、并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同时苏宁易购获得了巨额资金注入,极大改善了经营态势。
不过此事之后,负面消息似乎并没有放弃对苏宁的“偏爱”。2022年4月30日,苏宁易购发出的公告表示,因“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将在下一个交易日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在此之前,苏宁的股价已经进入低位涨停,但5月6日开盘之后,股价又呈现出日一字跌停之势,其股票简称也被从“苏宁易购”更改为“ST易购”。
一夜之间,苏宁易购被带上了“ST”的帽子。股市“一片绿”的情形,让市场上又掀起一轮对苏宁极为不利的传闻。苏宁会退市吗? 留给苏宁易购的时间还有多少?无数投资人都在问这个问题。苏宁易购这个从零售门店起步,借着中国经济起飞的东风发展至“万店连锁”,并于2004年实现上市的创业奇迹,难道真的要走向衰败?这个2010年曾经在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榜单中占据第61位、甚至荣登全球家电连锁零售业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位置的电商巨头,还有未来吗?
二、苏宁易购并非没有好消息
无数的市场运作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市场上有多少"传言”,基本面才是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根本力量。而在基本面上,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拥有绝对实力的市场参与者们,是获得详实信息的途径最丰富、也是最具备前瞻性分析能力的。要判断苏宁易购的未来,我们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实力雄厚的机·构和实体,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苏宁的。
回顾2021年7、8月份期间,苏宁易购宣布完成实控人变更后,媒体和网络舆论上“苏宁还行不行”的问题成了热议焦点。然而业界却敏锐觉察到,在资金面和市场政策层面最具掌控力的银行机构、地方政府等实体,却完全不受这些不利消息的影响,他们在持续强化对苏宁易购的支持力度。首先,接手苏宁易购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是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这个实体由苏宁易购宣布与江苏省国资等方共同成立,并由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华泰证券、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小米等知名的投资人组成。通过这次股份转让,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向苏宁易购注入了高达88.25亿元的资金,令其经营实力显著增强,这说明市场合作伙伴对苏宁的前景极为看好。
而在实控人变更完成后的仅仅一个月左右,由建设银行牵头,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12家银行就共同参与组建了“苏宁易购联合授信委员会”,旨在进一步支持苏宁易购提升零售服务和供应链能力。而其中六家银行机构,更是率先为苏宁易购新增了百亿授信。在地方政府方面,江苏省副省长在金融机构座谈会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推动苏宁易购步入平稳持续发展轨道”。时间进入2022年中,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对苏宁易购的看好和支持,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2022年5月11日,苏宁易购召开银企合作通气会。江苏省政府代表、金融监管有关部门负责人、四大国有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及江苏省、南京市法人银行代表参加会议。各方在会上确认,苏宁易购推进的降本、提效、增收工作成绩显著,因此与会银行代表表示要继续增加对苏宁易购的授信支持。毫无疑问,苏宁易购在内外承压之下,依然守住经营基本面,并且在核心业务板块有处亮点的经营表现,让各方对其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对苏宁易购持续的强大支持,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企业新的管理层,无论在决策水平还是执行力方面,都获得了市场的普遍认可。去年完成实控人变更后,苏宁易购产生的新一届董事会依然由9人组成,其中苏宁系董事2人,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提名的董事2人,淘宝提名董事占据2席,独立董事3席。这样的管理层架构,反应了企业多元化的出资人构成,既延续了苏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经营体系,又有利于各资本方充分发挥分别来自于地方政府、银行机构、民资投资方、生产以及经销等产业资本的综合优势。
具体来看,这个新管理团队由黄明端“领衔”担任董事长,任峻为公司总裁。66岁的黄明端,在零售领域拥有多年的成功经历,获得了投资方阿里巴巴的充分信赖,也为市场普遍认为是苏宁最适合的董事长人选;而1977年出生的任俊,在苏宁历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执行委员会主席、董事,既对苏宁的运营和体系架构极为熟悉,又年富力强,对零售领域未来的发展局势和新技术应用了如指掌。这两位掌舵人在上任之初就已经阐明了苏宁易购未来的战略走向:明确了“聚焦零售”的三大战略路径,致力于做好零售服务商、做强供应链和做优经营质量。在这个团队带领下,苏宁易购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在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了业绩的“V型反弹”,并在2022年延续了这个向上的势头。一切数据表明,苏宁易购的新管理团队,具有充分的能力带领企业重新步入上升阶梯,自然会获得市场各方的普遍看好。
三、苏宁易购依然可期
回顾这近一年来的经营情况,新管理层在运营上采取的举措是极为得力的、为了贯彻董事长黄明端于一年前强调的“聚焦零售”三大战略路径,公司总裁任俊提出了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夯实和凸显三大核心力,供应链、物流服务和场景体验;二是以更开放的方式重新构建零售服务商的组织、技术、运营,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和合作伙伴。从4月29日发布的数据来看,管理团队对战略的贯彻执行卓有成效:在公司实控人变更仅仅几个月后,苏宁易购2021年四季度的商品销售规模环比就提升了24.3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11、12两个月份的EBITDA(在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基础上剔除非经营性现金流因素影响)实现了连续转正。进入2022年一季度后, EBITDA继续保持为正。
除了在基本面上实现了“V型反弹”,更令业界振奋的是,苏宁易购在关键的核心业务环节上也实现了“造血功能”的改善——在2021年四季度,家电3C门店可比门店销售实现了21.91%的环比增长,为企业整体四季度商品销售的规模环比提升做出了极大贡献。众所周知,3C家电业务向来是苏宁易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了强化这个环节,企业通过“做好两件事”,进一步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积极推动了零售云、易采云、社交云三个业务体系快速发展,重点发力下沉市场的零售云,全年新开门店2,678家,总量达到9,178家,并实现单季度GMV规模同比增长27%,为公司大幅降本增效、并争取2022年实现盈利提供了强大动力。总体来看,苏宁易购在新管理层带领下,基本面持续向好,业务的核心造血能力尤其得到强化,未来可期。
当前,多方对苏宁易购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这种信心的来源,在于苏宁日益强大的、对零售本质的把握能力——零售领域的竞争,实际上是在拼供应链。或者换句话说,就是竞争对上游供货渠道的整合能力,以及对庞大消费者群体的触达能力。在这一点上,苏宁易购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已经给出了令市场满意的解决之道。早在十年前,苏宁就依托在家电行业的深耕,与上游供应链形成深度融合的竞争优势,并长期在家电全渠道、以及线上渠道的市占率中成为领先平台。2021年完成多元化战投引入后,更与海尔、美的、TCL这样的传统家电制造业巨头,以及小米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和新兴IoT制造商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构建了横跨产业界的强大供应链体系。2022年,苏宁易购还将全面突破大规模定制采购模式,实现业务规模和收入占比的大幅提升,在家电领域实现全渠道定制采购目标占比15%-20%,进一步提升上游供应链整合能力。
而在消费者群体触达方面,苏宁易购从2020年中就提出了从“零售商”转型为“零售服务商”的新发展战略,并在此战略引领下,持续大力推进零售云、易采云、社交云三个业务体系的提升,基于用户家庭场景需求,构建细分场景运营能力、商品搭配组合能力、物流安装履约能力,从“买家电到苏宁”升级为“定制家庭场景到苏宁”,打造差异化优势,将自己建设成一家为用户提供家庭场景解决方案的零售服务商。
如今的苏宁易购,不但零售云已达到万家门店级别,而且苏宁物流已在41个城市投入运营50个物流基地,覆盖全国351个地级城市。苏宁已经成为既有完备的线上服务通道,又拥有覆盖全国、深达社区的线下触达网络的基础设施型零售平台,不但对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赋能能力更强,也能为消费者提供全时、全域消费场景。毫无疑问,苏宁依然强大,在未来零售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优势突出的苏宁值得看好!
当然,要彻底实现未来愿景,苏宁易购仍然需要解决目前面临的“变革”不够彻底的问题。例如,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建设依然需要强力推进,还需要继续革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