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俗”丁太升:从音乐人到综艺人的妥协

专栏号作者 镜像娱乐 / 砍柴网 / 2020-09-23 22:35
"
不让乐评变成“噱头大过于实质”的单向评价,做到真正的内容输出。

©镜像娱乐原创

文丨黄雅琪

编辑丨张风屹

丁太升最近“火”了,他对歌手的犀利点评,让很多粉丝都坐不住了,纷纷加入维护自己偶像的大战之中。同刘维、李佳航的“骂战”,一时间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评论。

在《乐队的夏天2》中,刘维作为合作嘉宾与椅子乐团一起表演了一首《Tonight we'll befine》,效果并不理想。丁太升在微博上痛批“这算是国内所有综艺中最烂的表演之一”,讽刺刘维“烂综艺咖”,这些对刘维的评价,显然失控地走向了人身攻击。

timg.jpg

面对毒舌点评,刘维发长文回应,这也激起丁太升的对骂兴趣,接着两人在微博上互撕起来。刘维好友李佳航也为维护朋友,加入“互怼”,三个人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5亿。

这种互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言辞犀利的丁太升,已经多次因对歌手的负面评价被推上风口浪尖。

微信图片_20200922093134.jpg

在《天赐的声音》中,萨顶顶与黄龄共同演唱《易燃易爆炸》,张韶涵怒赞两人是“神仙打架”,胡彦斌也赞不绝口。只有丁太升对萨顶顶的表演提出批评,“一直在表演”,没有真情实感,让萨顶顶当场落泪。

“张杰太土”、“曾一鸣更没文化”——丁太升也被质疑人品恶劣,对歌手缺乏尊重。

噱头大于内容

丁太升向来都是直言不讳、观点犀利,以毒舌形象示人。他曾在微博上发言,“乐评人,只是一个解读者,不是权威”。他表示自己只是一个音乐解读者,提出个人的音乐见解。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声是面向大众的,如此犀利的评论,必然有人赞同,也有人非议。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让任何话题都会无限放大。丁太升对张杰的歌曲抨击,也引来大量“杰迷”的“人身攻击”。丁太升也对粉丝围攻做出反击,评价“粉丝的感情是廉价的”。

微信图片_20200922093420.png

丁太升到底是对音乐提出见解,还是被收买后作点评,或是标榜自己的音乐见识,都难以分辨。虽然对多位歌手都进行批评,但他也有正面评价过一些歌手。他在微博上评价《歌手当打之年》中的新人歌手刘柏辛有天分和想法,对米希亚的中文演唱给予肯定。可能观众们都对于丁太升的负面评论都十分熟悉,反而对本人的正面评价关注较少。

丁太升作为一名乐评人,职责是对音乐人的创作提出建议,为音乐创作指出方向。同时,应该用文字让大众更好地理解音乐,发挥其在音乐人和普通大众之间的媒介作用。而他显然只做到了所有观众都可以做到的“吐槽式评价”,没有给出更加专业、更为理性的意见。

《南方周末》把年度音乐授予了五条人,并《县城记》中写道:“五条人在其首张专辑《县城记》里舒展了原汁原味的乡野中国,在音乐日趋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它无异于‘盛世中国’的音乐风景画,它所富含的原创性彰显了音乐的终极意义——吟咏脚下的土地与人。”

这样兼具审美性和深度性的文字才是真正功底深厚的音乐评论。乐评人应该肩负使命意识,不让乐评变成“噱头大过于实质”的单向评价,而要做到真正的内容输出。

专业立场失位

反观中国的音乐节目,从2004年首播的《超女》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中国音乐节目的起点实质是音乐选秀节目。而选秀节目,不可避免地会将关注点从音乐本身,转向商业价值。节目以音乐为主题,但商业才是本质。在音乐本体和商业利益的较量下,往往是商业利益占了上风。

2005届超女冠亚季军,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尚且还在观众视线之内,但很多曾经的“超女”在短期爆红后变得默默无闻。《快乐男声》也是如此,很多“快男”们迅速走红,又迅速地消失在观众的视野。还有一些选手转向其他领域发展,俞灏明和王栎鑫转型为演员,吉杰在湖南卫视的节目中走串场。这种情况在音乐选秀节目的选手中屡见不鲜。中国的音乐节目似乎在一开始就不看重专业领域的挖掘与深耕,而走向了娱乐化、大众化。

微信图片_20200922094052.jpg

比音乐节目更惨的,实属音乐杂志、音乐评论。音乐杂志在其诞生之初就是偏向精英和小众的。中国音乐杂志的寿命很短,国内音乐环境的快速变化,盗版的猖獗,都让其失去生存土壤。《通俗歌曲》1987年创刊,作为中国摇滚青年的集结地曾风靡于一代摇滚青年,在2017年停刊。《音乐天堂》在1992年创刊,作为国内最早普及欧美流行音乐的有声刊物,在2006年停刊。《人民音乐·留声机》2009年停刊,《音像世界》2011年停刊,《Hit轻音乐》和《我爱摇滚乐》2013年停刊,《当代歌坛》和《音乐时空WAVE》2015年停刊。音乐大环境的衰落下,乐评人无处落脚,失去了生存空间。很多乐评人都纷纷转岗,乐评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

1.jpg

在各种音乐杂志盛行之时,乐评人是一个专业性要求颇高的职业,需具备大致四个方面的能力:系统的唱片聆听史、清晰流畅的文字表达、音乐制作专业知识、流行音乐产业的深刻认识。现在的“乐评人”,很多都只能称为“音乐评论者”。没有相当深厚的文字功底,也缺乏专业音乐知识的储备,很多非专业人士,甚至门外汉,都能对音乐插上一嘴。专业乐评人的音乐门槛如此之高,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具备过硬的音乐水准。

音乐类节目的娱乐化和大众化,专业乐评的衰落,都让中国缺乏音乐领域的理性发声。音乐节目在利益驱使下运作,必会导致专业立场的失位。

音乐生态浮躁

要数音乐界的毒舌评委,丁太升不是第一人。犀利点评早已不是新鲜事。曾为张学友、张惠妹等大牌明星谱曲的包小柏,也是《超级女声》中话锋犀利的“毒舌”评委。“毒舌包小柏”成为观众对其的固有认知,之后他退出“快女”比赛,他的说法是“选秀其实就是在挠观众的痒痒肉,你看到后期选秀已经不是在选歌声了”。在退出音乐圈后,他参演了电视剧《隋唐英雄》,竟从音乐评委过渡为演员。当时他看似清醒,抽身而去,也未能在音乐道路上坚持。

反观丁太升,他迄今为止仅出三首单曲,分别是《两千五百年》、《远山》和《我从海边来,身上长满了盐》。1988年,他凭借《两千五百年》被骂出名,歌词“屎还是要拉”,“那就是马桶”,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或许能够以个性标榜,但音乐质量确实很成问题。1999年,丁太升成为国内第一张布鲁斯专辑的企划,之后他加入到当时濒临破产的音乐公司摩登天空。最后,因为公司财政困难,也不得不选择退出。

缩小1.jpg

丁太升质疑刘维的音乐作品,讽刺当下音乐人成为综艺节目的常客。但他自己也未能免俗,也在逐步转变自己的职业身份。他先后参加了多档综艺节目的录制。担任《快乐女声》《快乐男声》《乐队的夏天》《全民星歌声》和《天赐的声音》评委。并且在2017年,参与《奇葩大会》第五期,综艺无疑成为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丁太升和刘维的网上骂战,不难看出音乐人、乐评人其实都挺浮躁。做音乐的没有好好做音乐,做评论的没有真正的内容输出。节目制作者相比音乐本体,更加注重商业利益。

对音乐版权日益重视也让音乐环境逐步向好。电视节目在探索音乐的未知领域,试图从节目中挖掘音乐呈现的各种可能。《乐队的夏天》就是其中的代表,节目里涌现出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的音乐人,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乐队。他们成功进入大众视线,凭借综艺节目迅速翻红。椅子乐团、野孩子乐队、达达乐队、木马乐队、声音玩具、Joyside、福禄寿三姐妹、五条人、后海大鲨鱼、大波浪乐队、Rustic、岛屿心情、马赛克乐队、康姆士乐团……很多观众不熟悉的乐队,都进入观众视野,乐队的疯狂似乎随着“乐夏2”的播出席卷而来。湖南卫视与酷博特文化共同出品的《幻乐之城》以音乐表演为载体,试图探索音乐短片的全流程制作。由爱奇艺自制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新说唱》注重对说唱音乐本质的挖掘和呈现,用年轻人的语态承载主流价值观。节目开始向音乐领域深度挖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势,更是综艺节目受众分层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音乐人、乐评人和音乐节目制作人,如果都能弱化音乐问题上的口舌之争,沉下心来做音乐,相信未来的音乐市场一定能够更加纯粹。

镜像娱乐(ID:jingxiangyule)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编辑署名,违者必究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