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平安银行“逆旅”:坚定与市场主体同行,看头部机构的科技金融力

专栏号作者 一点财经 / 砍柴网 / 2020-09-02 22:11
"

来源 / 一点财经

“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在正常概率范围内、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认为一辈子都不可能发生的风险,事实上它们的确会发生,而且比你所想到的要频繁得多,比如:火车会出轨,飞机会失事,甚至有人会遭受雷劈。”

——《黑天鹅》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新冠疫情的爆发,无疑是2020年里最大的“黑天鹅”。疫情悄然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金融服务领域,数字信贷、线上缴费、防疫科普等等成为人们与金融机构往来最多的“链接”方式,而金融机构也在审慎经营、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展现着自身的社会担当。

面临“内需大循环”和“国内国外双循环互相促动”的新发展格局,银行业应如何借鉴疫情期间的服务经验,推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银行应如何赋能合作机构,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观察平安银行的战疫举措,以及为产业链运转蓄能的案例中,我们或能得到一些启示。

| 为“抱薪者”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曾是人们对于金融机构的一种定义。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理解是不是存在着些许偏见,毕竟在此次举国战疫中,金融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是实打实的“雪中送炭”。

作为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关乎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他们也是最先感知这种力量的客群。

中小微企业底子薄、资金链短、抗风险能力较弱,正常时期本就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疫情更是加剧了这部分客群的资金压力,有些企业甚至到了“生死关头”。

线下空间被封锁,线上成为唯一的“输血”通道。银行业所提供的线上“无接触式服务”,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拥有多年数字化服务经验的创新机构,使得金融科技真正发挥出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除了为受疫地区捐款、为医护人员赠送生活用品之外,平安银行更是通过金融服务保障助力全国战疫。在支持实体经济“过冬”的过程中,平安银行多年来的科技积累释放出巨大效能,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审批流程方面:平安银行研发投产的智能风控体系,覆盖了尽调、审批、放款、监测、预警等全流程场景,从贷前的信息录入、信用评估,到贷中的综合授信、远程面签和定制化借贷方案,再到贷后的还款路径和动态监测,全部实现了线上数字化作业,极大满足了用户体验。

利率优惠方面:不抽贷、不断贷,大幅下调贷款利率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根据刚刚发布的中报内容,报告期内,平安银行对公平均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8BP,其中小微贷款利率更是同比下浮80BP,结算手续费、咨询顾问费等中收业务也有不同程度的惠利。

延期展期方面:对于那些因疫情管控而影响资金使用的用户,可以通过口袋银行APP、服务热线等方式向当地分行进行反馈,分行及总行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适当延期还款、减免利息费用、甚至是征信特殊处理等关怀政策。

平安银行“分钟级”授信和“小时级”放款的线上能力,不仅为众多中小微企业主扫清了复产复商的“拦路虎”,同时也为自己迎来了市场赞誉。

“这笔钱真是及时雨,工人工资有着落了,大家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武汉一家制衣厂负责人刘女士在手机APP上申请到50万元贷款后,不住地感叹。而这,只是众多普惠实例中的一个缩影。

| 科技驱动 数字价值提前释放

回顾科技创新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某些技术在诞生之后,初期的市场反响非常平淡,行业增速也并不惊艳,然而一旦受到偶发因素催化,便会得到快速的应用普及。

这一描述用于眼下的金融科技行业,再合适不过。对于任何一个志在“智慧经营”的金融企业来说,前期在人力、财力、时间成本上的投入势必是巨大的。

如果想要将这件事情坚持下去,靠的不仅是对效率提升的极致追求,以及向技术要红利、向技术要未来的信仰,更要具备“布局未来赛道”的前瞻性眼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不管是押注金融科技,还是全面转型大零售战略,平安银行每一个“落脚点”都有着自己的逻辑与智慧:

作为平安集团的创新“孵化器”,联营公司“金融壹账通”帮助平安银行搭建了零售业务框架,并基于“金融+场景”的服务趋势,开发了基础零售(如口袋银行APP)、消费金融(如“新一贷”)和私行服务等,不断拓展业务的服务半径。

例如口袋银行APP。平安银行将信用卡、理财、线上商城三类主要业务统一入口至移动端,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画像的精准度,同时也反哺后台系统促进智能服务的靶向推送。

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433.53亿元,占比总营收的55.3%,较去年同期386.96亿元提高了12.3%。与此同时,口袋银行APP的注册用户数已破亿,较上年末增长14.9%,月度活跃用户数(MAU)更是超过3000万户。

未来,平安银行将会继续加强H5、小程序等功能矩阵的建设,同时还将引入行内和集团服务场景、第三方本地生活服务场景,为更多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

在金融业务为公众带来了极大便捷的另一面,平安银行也从未忽视公益服务的推广与落地。疫情期间,平安银行还与外部专业机构共同开设了“在线义诊”、防疫科普知识等非商业服务,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居家出行、复产复工期间的防疫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外衣”进行诈骗,平安银行通过图文、微课堂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电信诈骗和新型网络诈骗相关的金融知识,提升人们对保护个人财产的警惕性。

根据平安银行中报透露的信息,在零售业务“3+2+1”经营策略下,即——

“3”:全力发展“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3大业务模块;“2”:提升“风险控制、成本控制”2大核心能力;“1”:构建“1大生态”驱动融合,以AI为内驱动力,自上而下打造业内首创的AI Bank。

平安银行将承接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推出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的“四化”策略,推动零售业务转型的换挡升级。

| 政策指引 撬动社会价值的最大“杠杆”

2020年已走过大半,除了全球疫情之外,最能体现年度大事的其他关键词,恐怕当属中美贸易摩擦、新基建、双循环了。

尤其是对于双循环的理解,总书记也在7月21日举行的企业家座谈会上给到了具体说法,“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整体来看,国内经济已开始恢复,但形势仍然严峻;货币政策从总量超宽松转入结构性适度宽松,跨周期调节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特朗普选举告急导致中美政治、贸易摩擦升级;作为“双循环”的核心动能,“新基建”被赋予重振疫情经济和“六稳六保”的历史重任。

不管是降本增效,还是从产业规模,金融科技都是最值得期待的。对于银行来说,聚焦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疫后经济重建最好的发力点,这让平安银行的生态打法有了用武之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传统“1+N”模式下,除核心企业之外的产业上下游,并没有太多话语权,因为它们面对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经营稳健性和财务管理能力不如核心企业,这为其享有金融服务带来一定难度。

而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则是将业务的关注点,更多放置在这些“N”的企业上。依托AI、区块链、云计算技术,搭建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为核心企业、产业链条中的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应收资产交易、流转服务。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适度减轻核心企业作为“链主”的信用背书压力,另一方面也能为身处这一个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宽松一些的融资政策,以及更高效的融资方式。

平安银行的创新并非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前提将技术创新渗透至具体的产品与服务中去,然后通过客户反馈的实际情况,再对产品进行再造和优化。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银行通过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累计为525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上半年累计交易量239.41亿元,同比增长38.9%。

对于金融企业的价值,或许人们更愿意用资产、资本、市值、利润等用词加以评论,这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将这种认知扩容至金融科技盘活实体经济、国内金融援救对他国起到的借鉴作用,相信市场会结合更多社会价值层面的内涵来对待。

我们看到,社会价值是优秀企业DNA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将创新的产品服务、丰富的管理经验,带到实质性的社会生产环节之中,这种社会价值的释放会产生巨大的“杠杆效应”。

| 后记

几百年来,银行的服务本质从未改变,然而随着技术的变革,业务及业态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如美国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金在《BANK 4.0》一书中所做出的预测:AI、AR、语音识别设备、穿戴智能设备、5G通信、区块链等创新技术手段的普及,使得银行业再一次遇到了历史节点。未来,植入式银行将成为Bank 4.0 的最终形态,在这种形态下,银行服务将会通过各种方式出现在我们周围。

从平安银行的创新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大力投资金融科技,具备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的银行,才是面向未来的银行,将在BANK 4.0时代脱颖而出。这,也是其股票估值逐步与传统金融拉开差距的核心“引擎”。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