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陷“知识焦虑”,谁在为知识买单?

专栏号作者 松果财经 / 砍柴网 / 2020-09-01 11:57
"

"有问题,找百度。"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人解决问题最为常用的办法。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断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日益繁杂的信息如同潮水一般淹没了我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的涌向我们的生活之后,如何在这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之中分辨出有用的信息,成为了当前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

此外,对于知识的渴求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们最为常见的现象。随着当前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激烈程度也随之不断加剧。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人们对于获取更多知识的需求愈发庞大。因此庞大的需求与渴望成为了推动在线知识问答产业发展的助推剂。

在这两个主要的因素促成之下,一众在线泛知识内容行业随之兴起,成为了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而以在线知识问答、搜索引擎这类主动型的信息获取方式能够大幅的削弱其他无用信息所带来的干扰,因此成为了人们的最佳选择。

免费向付费转变,知识付费是否只是伪命题?

"度娘"过去之所以如此迷人,就在于它的免费,互联网以免费模式开荒拓土让网民享受了一波技术红利,然而激情褪去,资本真面目显现,回归利益终点。"物以稀为贵"是一个普遍真理,放到观点市场亦是如此,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但是有价值的观点却难得。

 

为此,当年微博不少大V、意见领袖靠着贩卖观点实现了一小波财务自由,如今知识付费领域也是大佬云集,并且赛道逐渐拥挤,甚至细分出诸多垂直业务,粗略总结分类如下:

1、优质文章内容:各类文字类的付费专栏是当前知识付费中最为火热的一条赛道。36氪、虎嗅等各大平台都推出了付费专栏,而微信也推出了付费阅读功能。这类文字类的付费方式会先让用户试读一部分的文章内容,如果用户觉得有用,可以选择付费阅读剩下的内容。这一方式给了用户极大的选择性,用户可以自己判断这一内容是否值得付费,因此更受用户欢迎。

2、音频知识产品:以喜马拉雅、得到为代表,其主要提供以音频为媒介的内容。选择这类产品的用户更多的是为了省时间,而音频的使用场景相较于文字、视频更加广泛,因此目前已经成为了知识付费的主要赛道。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音频作为载体使得学习的效率降低,因此带来的产品质量也较低。

3、 视频知识内容:以视频为媒介提供付费知识,类似于慕课、网易云课堂等网络课程,但是相比之下课程内容专业度较低,受众面广,更多的是面向用户的兴趣及日常生活需求所打造的内容。相较于音频类来说,使用场景较窄,适合用户在闲暇之余来进行学习,因而用户的学习效率较高,内容的质量也较好。

4、知识问答:用户在平台上提出自己想要获得答案的问题,可以选择付费请求他人的帮助。不过这类模式的变现转换度极低。此外答题人的答案质量良莠不一,用户对于其兴趣较低,相比之下,知乎、豆瓣等社区类的知识问答平台都是免费的答题机制,用户则更加偏向于选择这些免费平台。长久来看,虽然有一定的前景,但是目前环境之下较为困难。

5、付费社群:罗振宇、吴晓波等知识大V开创了"知识付费"概念,将知识付费带上了风口。而这些大V们寻求知识付费变现的方式就是付费社群。这类知识付费社群能够缩小用户的距离感,同时能够提供更好的垂直度。此外,知识付费社群还能够利用社群裂变的特性,通过用户的传播而扩张销售额。不过这类付费社群的内容质量较差,优质内容较少,且用户难以判断优劣,容易遭遇诈骗。不过这类社群的方式由于更加接近用户群体,因此前景较好。

综合来看,知识付费的受众较广,并非是一个伪命题。而这也是知识付费为何在此前会因此而火热起来。但是如今,知识付费似乎却走进了焦虑阶段。

高烧降温,知识付费进入"焦虑"阶段?

知识付费自2016年开始迎来了一场爆炸性的增长期,知乎Live、喜马拉雅、豆瓣时间等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层出不穷,各大自媒体大V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知识付费课程,似乎只要能够分享出东西,就能够推出自己的知识付费课程。

知识付费一时风头无两。

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仅为26.5亿元,到到了2018年则达到了顶峰,升至148.3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了202%,而到了2019年则达到了278亿元。

知识付费的兴起缘由于人们对于学习新的知识以提高竞争力的渴望。用户购买知识的理由有很多,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社交情感……在早期知识付费刚出现时,推动用户购买的是新鲜感和冲动的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性化正在占据上风。

如今用户的知识付费消费习惯逐渐被培养出来,用户对于产品质量的挑剔也越来高。"有用的知识"已经成为了用户消费的方向。参与知识付费消费的人群更多的看重付费的内容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如何满足功利性越来越强的用户群体已然成为重点。用户对于知识付费早期的新鲜感已经消失,仅仅依靠用户的"焦虑"和冲动消费已经不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自掏腰包

另一方面,较差的学习体验也成为了知识付费的败笔之一。喜马拉雅是以"听"为核心的知识付费平台,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推广广告并不会对用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而在听以语音为主的内容时,无论是内容开始前的广告还是在内容中部所插入的推广信息,都会极大的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在经历了16、17年的大火之后,知识付费似乎已经触及到了瓶颈,进入了焦虑阶段。在用户对于知识内容的品位以及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知识付费变现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知识付费的内容,是影响到能否变现的最大难点。在知识付费行业早期,风口正盛的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人进入到知识付费行业。蜂拥而至使得一大批质量低下的付费内容涌入了各个知识付费平台,这些毫无营养的内容打击了用户对于知识付费产业的信任。

知识付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个服务行业,这意味着口碑是对其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一旦失去用户信任,想要扭转难上加难。这也是许多早期知识付费平台失败的原因。

所以说,对于知识付费来说,当前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能够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吸引用户付费,已经成为了各个知识付费赛道竞争者们最为头疼的问题。那么,知识付费未来该朝哪走?

持续"焦虑"之下,知识付费的新拐点在哪?

在当前变现困难、热度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知识付费似乎从此前的春风得意转而陷入了持续的焦虑。如何摆脱这些问题成为了各个知识付费平台挣扎的方向。在早先进入知识付费领域的平台正在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些新的玩家正在强势进入这一市场。以B站、爱奇艺以及抖音快手为代表的长短视频平台正在布局知识付费领域。

在2018年10月,爱奇艺就正式入局了知识付费,紧随其后,优酷、腾讯视频也推出了单独的知识频道,哔哩哔哩也在去年10月推出了付费课程频道课堂的内测,而更加娱乐化的快手也正在布局知识付费,上线了"快手课堂"。

相较于喜马拉雅、知乎及得到等一众平台而言,视频平台们拥有着比较好的付费用户基础,并且用户对于平台的粘性较高。因而视频化将会成为未来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之一。

学习本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如果一旦养成了学习的习惯,这一种习惯将会为用户带来持续的成就感。在用户打开软件的同时提醒用户今日的学习还没进行,帮助用户建立起一种对于学习的长久习惯。在这一习惯建立之后,用户对于知识付费的粘性将会更高,同时这种粘性将更多的建立在帮助其建立起学习习惯的平台上。

以哔哩哔哩为例,向知识付费内容中注入平台自身特有的文化气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使用体验。作为一家以二次元文化起家的平台,哔哩哔哩在课程中注入了特有的弹幕文化,在视频之中会有"课代表"在弹幕中着重标记重点知识。用户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弹幕进行互动,让用户在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有很多人在一起陪伴学习的感觉,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提升了用户的学习效率。

通过提升用户在学习之中的配套服务,帮助用户更好的通过平台学到知识,同时让用户产生一种"我确实是学到了东西"感觉,并帮助他们持续的保持和加强这一种获得感。加强配套服务,让用户能够切实的感受到价值,这对于知识付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视频化的兴起,知识付费向视频化转化将会成为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学习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仅靠短期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的。在之前利用碎片化进行学习的用户已经发现了知识的积累是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提升的,这就意味着优质内容是知识付费领域最为重要的一点,如何提供优质的内容,并能够适合更多的用户,将会是一大重点。

在内容的提供上,平台应当对课程视频进行筛选,审核后再决定是否可以设为课程,避免了劣质和同质化的内容出现,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而又具有独特性的内容。所以,如何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会是知识付费平台们最为需要改变和重视的点。

虽然目前知识付费暂时遇冷,但是从长远来看,知识付费的未来还是非常好的。无论是改善内容质量,还是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如何将知识付费赛道更好的建立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具有商业价值的赛道,将是以前、当前和未来所有知识付费平台都无法绕过的问题。尽管知识付费所面临的困难重重,但是对于知识付费赛道的未来,笔者认为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转载请注明版权。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