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写人物是“类型片”最好的抓手|直击上影节论坛

专栏号作者 镜像娱乐 / 砍柴网 / 2020-08-03 15:33
"

来源 / 镜像娱乐

“类型化”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类型片”虽然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也出现了像科幻片《流浪地球》、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的类型片。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往的“卖座烂片”已经基本消失,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追求也呈细分化,类型片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型电影会给中国电影人带来怎样的新机遇?7月29日上午举办的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中国第五代女导演李少红,导演、编剧、作家李霄峰,著名作家、编剧全勇先,科幻作家陈楸帆,以“类型实践与作者表达——类型电影创作谈”为主题,对中国的类型片展开讨论。

站起来的“类型片”百花齐放的电影市场  

“类型片”是好莱坞的产物,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彼时的美国处于大萧条前夜,能够“高效的提供娱乐价值”的类型片应运而生。如今,类型片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影片的特征,但是类型片初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并不是十分顺利。 作为第五代导演,李少红是中国最早一批尝试类型片的导演。李少红在1987年开始独立拍电影,第一个项目是《银蛇谋杀案》,这部电影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尝试类型片的开始。在那个年代,商业电影的概念还很模糊,“太可怕了,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商业片。”李少红回忆道。

与好莱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建立了成熟的电影体系相比,此时的中国电影市场都是“作者电影”,过于商业的《银蛇谋杀案》被很多专业电影人看衰,在电影工作会上甚至被当作反面教材播放。 但是,《银蛇谋杀案》却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以至于后来《银蛇谋杀案》成为当时电影院的看家电影,每当没有新片上映就会被拿来救场。

此后,商业片在电影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我们赶上了电影改革的年代,从体制到内容的变革,从1993年开始就越来越市场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提到了类型影片。”李少红说到。 现在类型片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恐怖片、悬疑片、青春片等类型片都在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作者电影”文艺片也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李少红表示,电影市场经过了一段十分混乱的时间,文艺片根本没有任何市场,现在慢慢形成了回潮,养成了大家对电影文化的需求,很多文艺片就慢慢地走入到电影院,这个时候是真正成熟电影市场的开始。

打破“类型”电影是与观众的互动 

“真正的类型片我自己体会到了有一定的套路,这个套路可以说是任务式的,或者最通俗的讲法是一种英雄主义,这是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就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有一些基本法则,这个法则要编写所有的故事情节,与文艺片完全是不一样的结构方式。”李少红说到。 以往的类型片是标准化的,具有固定元素和节奏,但是这种固有的模式限制了电影的发展,就如陈楸帆谈到的科幻电影,如果在传统类型片的模式下,科幻本身是不能够单独成立的类型,这对很多的题材来说“类型”就是一个镣铐。

而随着电影市场的成熟,现在对于“类型”这一概念的界限逐渐模糊。很多电影不再是典型的类型片,在具有类型片因素的同时,也在具有作者电影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李少红以《寄生虫》为例说到:“这样的影片完全可以反过来拍,完全从破案的角度上讲就是一个类型片,会做成很标准的类型片。但是它是翻过去拍的,是按照人性的角度拍的,这一家人怎么变成了一个案件,作案的动机和原由,就变成了另一种性质的影片,带有很浓厚的人文色彩的电影。”

人文性和艺术性已经慢慢成为类型片必须具备的要素,否则将难以被市场所接受。在探索的过程中,类型片与观众在不断交互的过程也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 “观众在看类型片时会有一个期待值,希望在这里得到互动的关系,创作者和观众要有互动性。”李少红说到,但是,这种互动与作者电影还不一样,作者电影更多的是向观众表达创作者的个人感情、个人认识和个人观念,而现在的类型片的交流方式是接受式的,使观众不必去进入创作者所传达的观念之中。

人物是最好的抓手创作者需落地 

但是,在目前这个流行短视频、倍速播放的环境里,要想让观众坐下来从影片中感受到互动关系,必须要有能够让观众产生兴趣的点,而人物的塑造就是其中的关键。  “事实上对观众来说,如果对人物建立了兴趣,建立了情感,这个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有行为都会牵动观众的情绪,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法宝。”全勇先说到。

而在传统类型片的影响下,导致了许多创作中人物脸谱化,在成熟的电影市场下,一切模式化的元素都无法打动观众。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哪怕是一个反面角色,都应该有着不同的解读,人物不应该是僵硬的。 李少红也谈到,写人物是最好的抓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影片,不管你进入到任何一种创作,对于电影这种戏剧形式,人物是第一位的。不管哪种类型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物,如果人物不成立,所有的都会感觉到虚假,因为情感表达都是要靠人。” 创造出一个能够打动观众的人物,必须要搭建出一个合理的人物关系网。全勇先谈到,人物在冲突里才能互相表达、互相帮衬,人物的一切独特都会体现出来,一个有趣的、动态的人物关系有助于故事情节发展。

搭建人物关系则要求创作者要有着丰富的阅历支撑,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物时,往往都是从细节开始,而观众在理解角色的时候也是从细节开始的,能够打动观众的往往都是细节。 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长时间沉浸式的、有深度的叙事是必不可少的,创作者若把握不住社会形态和人物思想波动,就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

就如李少红所言:“现在导演要培养自己对创作的定位,对每次定位要非常清晰,否则就会乱,导致观众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态或者拿什么样的标准来看这部电影。” 无论是类型片,还是非类型片,创作者除了要深入生活,还要保持创新的动力。在市场不断壮大下,难免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内容,但是创作者可以通过构建新的人物关系,制造新的冲突点,这样电影就会有更多新的可能性。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