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 小米商标侵权案败诉的冷思考

专栏号作者 紫金财经 / 砍柴网 / 2020-01-06 11:41
"
观察小米生态链的模式,大的方向肯定没错,但如何与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相匹配,大概还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向重视知识产权的小米,最终还是让知识产权咬了手指头!

2019年12月30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告联安公司与被告小米通讯商标纠纷一案进行了宣判,认定联安公司拥有“米家”注册商标,小米一方构成商标侵权,并判决小米承担1200万元损害赔偿责任。

上述案子不会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小米已经表示不会善罢甘休。纵观小米的知识产权布局,主要涉及域名、商标与专利三个方面,长期以来,小米都对知识产权颇为重视,甚至曾因商标纠纷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并获胜,一时闹的沸沸扬扬。

据紫金财经了解,这已不是小米第一次陷入商标侵权的漩涡中,数场商标纠纷,小米攻防角色几度转换,恰恰暴露了小米庞大生态链下的风险与隐患。

小米的布局

首先来看域名。域名对于小米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黎已于2019年11月下旬离职小米 紫金财经注)曾放言“小米拿不下好域名就不干了”。可见小米对于域名的重视。

小米在域名的投入上也不惜花费重金,其在创立之初便花费几十万元收购双拼域名xiaomi.com作为其官网域名,并保护其他主流后缀域名xiaomi.net/.cn等;2013年 11月,小米路由器推出之际,就以2万美元的价格,从海外收购miwifi.com域名;同年12月,小米花费360万美元,约合2244万人民币收购并启用了mi.com;2018年3月底,在小米上市前夕,小米为筹备区块链业务,以13.8万元的价格秒下了“小米WiFi链”的域名wifichain.com。

好公司需要好域名配对,打造世界级的品牌,名称与域名的选择只是第一步,业内人士甚至有言:“千万域名成就小米”。域名布局完毕之后,未雨绸缪的小米,又将目光放在了商标上。

为了避免陷入商标战泥沼,小米可谓是费尽心思:在注册小米的同时,也未放过“大米、绿米、纯米、红米、玉米、爆米花、米线、紫米、虾米、黑米、米粉、大麦、小米吃到饱……”等一切与“小米”相似的名词。

而在米家概念提出后,“咱家、我们家、咱们家”等商标,也已属于小米。相关资料显示,小米成立以来相关商标注册已突破六千,尽管小米在商标方面严防死守,却仍未能避免图案相似带来的麻烦,比如这次与联安公司的纠纷,就属于此类。

尽管长期以来,专利权的泛滥或被作为攻击对手的武器使用,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企业出海成功与否,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能否遵守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专利。

近几年,小米海外市场发展之路因专利薄弱吃了不少暗亏,为此,小米痛定思痛,在专利方面主要运用两种手段进行布局,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申请相关专利,目前已超过2万件;二是选择与国际科技巨头开展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如诺基亚、微软、谷歌等,为小米出海提供全面保障。

域名、商标、专利三管齐下,小米的知识产权布局可谓“武装到牙齿”。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一家大公司都应该预料得到,知识产权纠纷早晚都要来。

攻防角色不断转换

尽管小米在知识产权方面颇为重视,却仍旧摆脱不了种种侵权纠纷。

2014年12月,小米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2018年1月,酷派称其附属公司与小米之间出现发明专利权纠纷,并提起诉讼,四个月后,酷派要求小米停售多款手机,而小米也对酷派主张的专利提出了无效请求。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专利是核心技术所在,尽管彼时酷派经营状况欠佳,却仍旧打疼了小米。

除了直接的侵权诉讼,小米的“抄袭、借鉴”事件也屡屡发生,多次引起外界关注:小米旗下手机产品多次被指与iPhone高度相似,特别是在小米8问世之际,甚至被戏称为“像素级模仿”;小米的空气净化器也有“巴慕达翻版”之称;2019年有外媒称小米在西班牙推广宣传中涉嫌剽窃一名3D艺术家的作品,最终,小米以设计人员涉嫌抄袭、内部审批程序失误的回应敷衍过去。

专利纠纷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小米也不是一味的防守。

2017年,小米科技向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苏飞通信商铺内耳机商品与小米科技商标相同,侵犯了小米科技注册商标专用权,最终小米科技获赔一万元。

同年11月,沃尔玛销售耳机纸质外包装正面、塑料包装盒背面突出使用了小米图形及文字标识,经对比,内部胶垫小米图形标识与小米公司注册商标相同,且非小米公司或其授权单位生产,构成侵权,经法院判决,小米科技获赔三万元。

2018年11月,小米一纸诉状将中山奔腾电器有限公司、中山独领风骚生活电器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据悉,两家公司使用了“小米生活”标识,构成了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并恶意抢注“小米生活”“智米生活”等商标,最终小米胜诉,获赔5000万元。

不止如此,如文章开头所说,小米为争夺商标,还曾胜诉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5年12月,小米科技申请一图形商标,但因其与名家锁艺商标类似,受到商标评审委员会驳回,小米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接连提起诉讼,诉讼驳回后,小米科技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再审程序中出现的新事实——18年6月13日引证商标在全部服务类别上被撤销并公告,不再成为诉争商标获准注册的权利障碍,故而撤销此前行政判决,截至目前,小米科技已成功获得该商标。

被攻击的小米与小米的攻击,攻防角色转换间,小米的知识产权策略总是给人一种比较弱势的感觉,特别是在专利方面,小米下手比较晚,在手机领域,往往又特别注重专利保护。

生态链的软肋

早在2013年,雷军基于小米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判断:智能硬件与IoT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自此,小米以硬件平台为基础,提前开始了IoT领域的百亿投资布局,以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为核心入口产品,建立“米家”智能硬件品牌,通过丰富产品种类,实现IoT平台接入。

小米从创办之初的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模式,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之一,已然成为以企业生态为基础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在打造小米与米家平台的同时,实现自有品牌的产品研发与销售。

观察小米生态链的模式,大的方向肯定没错,但如何与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相匹配,大概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高性价比决定了小米的利润不会高。小米本寄望于IPO融资以支持生态链下企业的发展,不过现在看来支持未来发展的资金还是不够。另一方面,小米向来有“价格屠夫”之称,即以“性价比高”为主要卖点,经营模式决定了其“低利润”的特性。

其次,小米与合作企业的关系更为微妙。小米生态链自建设以来一路“高歌猛进”,与之合作的行业巨头早有警惕之心,比如美的等合作伙伴已开始布局智能硬件,据报道两家的合作早已意兴阑珊。

再次,专利狙击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小米头顶。小米生态链下的产品尚未打破行业技术门槛,面对专利狙击,小米处于不利位置,纵观爱立信、美的、酷派等纠纷事件,尽管小米生态链做出了一定举措——申请专利无效等,但专利侵权诉讼风险依然存在。

最后,支撑生态链的核心产品数量不足。早在2018年,小米的生态链营收便突破了200亿元,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其中80%来自不到10款产品——这个数字尚且不到小米全部智能硬件产品的十分之一。

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与单薄的“不周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漂亮数字背后的隐患一览无余,小米生态链如何推出更为有效的智能产品策略,实现“减重增肌”,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

小米未来之路

2019年11月27日,小米集团公布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537亿,同比增长5.5%,是小米创办以来总营收最高的季度,远超市场预期。小米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92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全年,其AI赋能的IoT平台连接设备数也突破了两亿大关。

小米2019年的成绩可用“耀眼”来形容,但小米对研发投入却始终是软肋。

以2017、2018年为例,华为研发投入为897亿、1000亿;美的研发投入85亿、124亿;反观小米研发投入,分别为32亿、58亿,小米的研发投入不及华为的零头,也比不上以家电为主的美的。

此外,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8年全球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排名中,华为以5405件位列第一,中兴以2080件位列第五,京东方1813件位列第七,小米尚未上榜。

面对未来,一方面小米需要继续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增强硬实力,使自身无惧专利狙击。

2019年12月,雷军表示,小米在研发上花费精力颇多:2019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70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很有可能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可见,小米已经有意识的提升自身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以增强自身硬实力。

另一方面,小米也需要增加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的投入,实现成体系的知识产权规划,为迈入海外市场、成为国际化公司做好充分准备,降低专利诉讼风险,避免在未来的纠纷中陷入不利境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是企业弯道超车的硬实力,而知识产权是武器,也是保障,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小米已足够小心,但仍旧难以完全避免踩雷,小米的商标攻防战,或许正是一个警示信号。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