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地推乱象曝光,是公益还是功利?

专栏号作者 庐陵子村 / 砍柴网 / 2019-12-08 01:06
"
谁来保卫善良?

文|科技茶馆(kejichaguan)

水滴筹摊上事了。

11月末,@梨视频 曝光了一则视频:自称“志愿者”的人们,在医院通过扫楼推广水滴筹。在地推的过程中,志愿者并未详细核实患者病情,也并未查验病人经济情况,就草率鼓励患者发起筹款,对筹款金额的设定也十分随意。其后,@时间视频 佯称是具有百万房产的患者家属,在询问水滴筹是否能发起筹款时,同样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一时间,水滴筹志愿者随意填写募捐金额、有意隐瞒求助者财产状况等行为引发热议,#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漏洞多#登上热搜,让大病募捐蒙上了阴影。

谁来保卫善良?

这不是水滴筹第一次引发争议。

今年五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出血而住院救治,其家人为其在水滴筹上发起筹款,金额为100万元。后网友发现,吴家经济状况较好,却仍以“贫困户”的身份申请。另有一杭州女子,为父亲发起20万筹款,却在事后被网友发现其大量晒包、晒车的内容。

大病众筹,本来是聚拢社会善意的好事,却屡屡出现反转。从南京患儿得数百万善款,家庭未做妥善处理,到罗一笑事件的争议,公众爱心被透支的案例不在少数。

网络筹款是一种模式创新,也的确帮助了很多患病人群。但在执行层面,却还有许多边界问题难以理清。

谁才能申请众筹?

谁来判断,又如何判断申请人情况属实?

如何定义众筹的数目?

如何保证善款得到妥善使用?

目前来说,如水滴筹这样的平台却无法在这些环节上保证公正公平,更以狼性的地推方式争夺市场分额,这与人们心目中的公益事业反差巨大。

公益背后的功利

可以肯定地说,大众众筹目前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争议,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仍催生着行业迅速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百分之四十的贫苦人口,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而2016年发布的中国《慈善法》明确界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唯一的筹款通道,是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水滴筹就在这个背景下出现。

成立于2016年4月的水滴公司,旗下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大业务。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胡尧在阐述公司业务模式时,使用了“三级火箭”这一描述。其中最重要的一级火箭,即是水滴筹——这个在线的公益众筹平台,给病患提供了线上筹款的通道。

通过朋友圈的裂变分享,水滴筹为水滴全平台带来了大量低成本的流量。而在二次、三次看到求助故事之后,用户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人世无常,由此购买平台销售的健康险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拿慈善吸引流量,对流量做商业开发, 抛开公益性质,水滴公司本质是保险销售平台。

而流量从哪里来?视频给了我们答案。

水滴筹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全国40+个城市的各大医院,寻找可能的患者,为水滴平台提供更多可能的求助故事和求助人。

水滴筹是公益项目,水滴公司却有盈利的要求。公益和商业之间,没有防火墙,这也是信任危机出现的地方。

为了获得更多流量,在与轻松筹等竞争对手的比拼中获得更多优势,狼性的地推,按单提成、KPI考核和末尾淘汰,也就不难想象。

监管刻不容缓

通过水滴筹集的善款,来自于社会的善意,而水滴作为商业公司,也实实在在从这些流量中获得了盈利,那么,平台是否有责任,加强资质审核,尽可能保证善款流向更需要它的人?

茶馆君想,是的,即使这很难。

此外,目前网络募捐在监管方面确实有盲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也应该及时跟上,尤其是提高作恶者违约成本,失信者和平台,都需要为消耗公众善意负责。

在商业竞争中,注定会存在各式各样的信息隐瞒。但慈善是以善意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的,一旦失守,慈善就会被轻松摧毁。正如水滴筹公开信中所说,“需侧重监测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同时成立独立的服务监督团队,发现和查处不同渠道反馈的问题。”

个别事件,不应该,也不能够让大众对慈善失望。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