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成本的《上海堡垒》卖不到2亿票房,它没资格终结“科幻元年”

专栏号作者 镜像娱乐 / 砍柴网 / 2019-08-10 22:52
"

作者:庞李洁

来源:镜像娱乐 

《上海堡垒》上演的影市“一日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月9日,曾被寄予厚望的《上海堡垒》上映后,随即口碑崩塌,票房遇冷。这部投资成本达到4亿以上,耗时5年的电影,首日票房未能登顶,将“烂片”圈钱的周期缩短到了1天之内,预计最终票房只能落在2亿上下。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上海堡垒》的市场表现虽不喜人,但对行业而言是个积极的信号。消费市场对“烂片”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部由跨界公司主控、爱情片导演执导、流量明星参演、“魔改”大IP、标榜大制作的伪科幻电影,也在宣告着烂片圈钱时代的终结!

投入4亿成本

拍出“5毛钱”剧情

《上海堡垒》上映后,网上随即差评一片。豆瓣上,该片的评分还在继续下降,发稿前暂时定格在3.4分,好于2%的科幻片、0%的爱情片。

《上海堡垒》口碑崩塌,主演鹿晗随即成了众矢之的。但客观来说,这部影片的“烂”,是从选角、演技、服化道到剧本、剪辑全方位的“烂”。

尽管《上海堡垒》垮得很全面,但这部影片的投入成本并不低。

据了解,《上海堡垒》的主控方为上海华歆影视,该公司是华视娱乐的子公司。华视娱乐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对《上海堡垒》的投资比例为30%,拟投资1.08亿元,按此推算整部影片的投资金额约为3.6亿元,再加上宣发成本,预计总成本至少在4亿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华视娱乐此前出品的电视剧《甜蜜暴击》同样由鹿晗主演,而在《上海堡垒》中启用鹿晗饰演与其个人形象差异较大的硬汉江洋,似乎也有几分资方钦定的意思。

具体到影片内容来看,鹿晗演技不行,观众是有心理准备的,而整部影片都没有看到演技特别出彩的角色,才是《上海堡垒》的“惊人”之处。

舒淇的口音赶客,观众也在不少影片中感受过,但全片配音与嘴型对不上,这种细节上的疏漏更让观众难以感受到片方的诚意。

充斥着拼凑感的剪辑,将战争场面与情感戏生硬割裂,主演一会儿打外星人,一会儿蹦迪,一会儿谈恋爱,没有逻辑连接,显得更加破碎。

《上海堡垒》如此粗制滥造,若放在过去,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因为主演拿走了巨额片酬所致,但《上海堡垒》并不是。导演滕华涛曾公开表示,《上海堡垒》的演员片酬占比仅10%,拍摄占比50%,后期占比40%。

相对合理的投资比例并非没有益处,至少从影片的视觉呈现来看,《上海堡垒》的特效在国产片中算得上是上乘水平,但突破了“5毛钱”特效的《上海堡垒》,并没有与之相比配的剧情做支撑,空有骨架而无血肉,剧情反倒只有“5毛钱”的水平。

根据《上海堡垒》的设定,人类即将被全灭,而真正能打的只有“灰鹰小队”的四人组。指挥中心随随便便被入侵,全员乱作一团,“灰鹰小队”则全力修复泡防御,但最终帮助人类度过危机的却是上海大炮,“灰鹰小队”强行进入指挥台不知意义何在,最后还因此升了职。

全片没有逻辑还要强行煽情,作为拯救地球的核心战力,“灰鹰小队”全员智商不在线,更多的是以蛮力硬碰硬,无脑力对抗下的牺牲更像是自愿“送人头”,不悲壮,也赚不来眼泪。巨大的主角光环一次次碾压观众智商,差评自然随之而来。

“四不像”的类型片

关不上国产科幻电影的门

《上海堡垒》曾承载着很多期待。

今年年初,国产科幻电影随着《流浪地球》的大爆让市场看到了曙光,“科幻元年”的呼声甚嚣尘上。《上海堡垒》曾一度被认为是要接过国产硬科幻大旗的电影,宣发也给了科幻标签更大的权重。

然而,高市场预期与实际观感大相径庭,《上海堡垒》并不是“硬科幻”,而是“硬要科幻”,难掩蹭热度的嫌疑。影片在类型定位上的科幻、战争、爱情标签,没有一个站得住脚,以至于看过影片之后,只能说《上海堡垒》是一部“真·灾难片”。

从科幻的角度来讲,《上海堡垒》没有构建起属于未来重构环境下的世界观。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未来,地球即将毁灭。在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之时,《上海堡垒》中呈现的上海依然车水马龙,人们奔波忙碌,似乎丝毫没有赴死之心。

暂且不提人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交通工具、生存环境几乎没有变化,单是上海的歌舞升平,就很难让观众相信上海已经成了地球毁灭前唯一的希望。

观众不相信自然就没有代入感,更不会为守卫者的牺牲所动容。

从战争的角度来讲,《上海堡垒》的战场只有武力对抗,没有脑力斡旋,更没有人性叩问。

地球一直在打打打,但直到影片结束,观众也不知道敌方是谁?实力如何?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地球人还在与捕食者肉搏,观众甚至不知道捕食者是外星人还是机器人。

剧情本就不知所谓,司令官的指导能力更是令人喷饭。在三场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的战争中,指挥作战的司令官甚至对敌方设置的一个小小陷阱都没有觉察,这样的作战能力怎么可能守得住地球。

《上海堡垒》铺开了战争环境,但在这个大环境之下,人类的挣扎、对抗,抑或是放弃、绝望等人性面都没有深挖,让整个大场面显得寡淡无味。

从爱情的角度来讲,《上海堡垒》大篇幅的情感线降低了影片的格局,是败笔。

“爱一个人,要像只剩5分钟那么用力。”(大致是这个意思)这句台词在影片中被提到多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片中人物的感情观。

然而,《上海堡垒》中塑造的人物没有一个人爱得“用力”,男女主互相暗恋,潘队暗恋路依依,上海大炮指挥官隔空含蓄告白女主……情感线一条比一条迷。再加上大敌当前,世界末日的大环境,暗恋梗既不戳人也不动人,而如此大篇幅的呈现儿女情长也让影片抗敌救世的大格局愈显狭隘。

没有科幻电影的震撼,没有战争电影的胶着,没有爱情电影的浪漫,《上海堡垒》对每一种类型浅尝辄止的表达,让影片显得更加“四不像”。这样的伪科幻电影票房遇冷,只能让行业更直观地感受到强行蹭热点的代价。《上海堡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也不可能因为它的存在,而关上国产科幻电影发展之路的大门!

票房难超2亿

市场终结烂片时代

2018年至今,坚守在影视行业的每一位从业者都在负重前行,尽管资本市场进入寒冬,但内容市场却屡有突破。

主旋律题材的《红海行动》(36.5亿);现实主义题材的《我不是药神》(31亿)、《无名之辈》(7.9亿)《烈火英雄》(目前10.5亿);科幻题材的《流浪地球》(46.5亿);成人向动漫类的《哪吒》(目前33.2亿)……国产电影交出的成绩单越来越好看。

消费市场看到的是电影行业不断向好发展,观众也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但《上海堡垒》的出现则是行业的倒退,影片几乎集齐了所有的烂片元素:

1、片方不懂电影:《上海堡垒》是主控方华歆影视输出的首部作品,缺少创作经验和市场敏感度。而华歆影视的控股公司华视娱乐则是一家跨界公司,主营业务为石油,对影视行业的运作规律难以深入把控。

2、导演不懂科幻:《上海堡垒》的导演滕华涛在电视剧方面确实多有建树,拍摄出包括《蜗居》《双面胶》《裸婚时代》等在内的优秀作品。但在电影方面,滕导的代表作还是《失恋33天》《等风来》等爱情片,《上海堡垒》是其初次涉足科幻,呈现效果大家有目共睹。

3、流量明星效应的集中反噬:流量明星曾是片方的圈钱利器,一度导致行业畸形发展,观众耐心被一再消耗,甚至将其视为重要的排雷指标。鹿晗曾是开启国内流量鲜肉时代的代表人物,在《上海堡垒》中没有进步的表现,使长期受到流量明星演技折磨的观众,找到了集中的发泄口。

4、对大IP的随意呈现:《上海堡垒》是网文大神江南的代表作,也是典型的大IP,但小说本身就不是硬科幻类型,再加上影片的“魔改”,试图放大科幻元素,但又没有给到充足的素材填充,也不愿大面积舍弃情感线,最终变得不伦不类。

5、虚浮的大制作:《上海堡垒》投入4亿成本,耗时5年,但拍摄周期只有3个月,相比之下,《流浪地球》的拍摄时长达到2年左右。《上海堡垒》标榜的大制作并没有真正的时间投入,也不过是做大宣传噱头的一层“窗户纸”而已。

《上海堡垒》试图以此配置继续圈钱,但市场已经不再给这样的“烂片”任何机会。

《上海堡垒》上映首日,口碑崩盘之后票房随即遇冷,一日之内便被《哪吒》反超,首日票房仅达到7393万,未能登顶。

上映第二日,《上海堡垒》的口碑效应继续扩散,排片和票房都被《哪吒》《烈火英雄》《使徒行者2》甩开,预计最终票房将落在2亿上下,而投资占比30%的华视娱乐或将因此亏损8000万左右。

《上海堡垒》票房遇冷,对行业而言是个积极的信号,消费市场对“烂片”的反映将进一步影响到创作者的发力方向,真正专注于内容的从业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堡垒》也不会被影史忘记,它的出现,为蹭热点、造概念、做噱头的烂片时代画上了一个句点。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分享到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