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怒怼黑公关,无底线竞争何时了?

专栏号作者 新摘商业评论 / 砍柴网 / 2019-07-10 21:27
"

网易云音乐最近水逆不断,一番盘查才发现这次的波折似乎掺杂了些“人为因素”。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撰文/围笑

“接连被黑”

国内音乐行业近几年颇有些动荡。

近日在行业内部又出现了造谣诬告的恶性竞争事件,有幕后人员利用网易云音乐下架的间隙接连发动了从微信朋友圈到微博再到知乎的多轮负面攻击,网易云音乐成为了此次被“黑公关”集中攻击的对象。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6月末网上有消息曝出,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企鹅FM在安卓端下架,下架时间为1个月。随后几天,网上开始流传出大量关于“卸载网易云音乐再重装可以得到会员”的图片,朋友圈成为消息散播的重灾区。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在诱导下卸载了网易云音乐后,发现不仅没有“免费赠送3个月会员”,甚至在卸载后直接无法安装网易云音乐的软件。

而一个细节是,网上流传的“iPhone bug”截图基本都被裁掉了发布者信息,很难追查到真正的来源。

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网易云音乐的关注。7月2日晚间网易云音乐官方出来做了辟谣。

但在另一个方向上,事情再起波澜。7月1日网易云音乐在iOS端下架,在2号这天,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

已经有媒体普及过一个常识,互联网人也都清楚,但不妨再说明下:所谓下架,是应用商店不能下载,对已经安装的用户没有影响。所以按理说,下架不是一个“热门”新闻。

  

热度的背后显然还是有力量在推动。这一天集中出现大量分析网易云音乐被下架的文章,有不少看起来像营销号的账号开始散布关于下架原因的揣测。

  

时隔一天,网易云音乐又登上了知乎热榜话题,“如何看待网易云音乐偷偷删除本地音乐?”

虽然当天网易云音乐开发组就在问题下做了辟谣回复,说明“在产品设计上,我们不会因为任何理由私自删除用户本地歌曲文件。”并说明“与部分用户进行了一对一沟通,目前发现导致本地文件被删除或者误以为文件被删除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无奈谣言依旧凶猛,7月6日网易云音乐官方账号不得不再次在微博和站内发布了《关于近期网易云音乐遭集中造谣攻击的声明》。

网易云音乐在声明中重申,所谓“卸载重装网易云音乐得会员”“网易云音乐偷偷删除用户本地文件”“网易云音乐已死”等均属网络谣言。

相关谣言内容体量大、密度高、破坏性强,存在明显的组织、领导和操纵痕迹,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商业秩序和社会秩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网络黑恶行为。

  

短短一周,网友频繁被网易云音乐下架的消息攻陷,虽说谣言止于智者,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如此密集大规模甚至有序的针对网易云音乐的攻击,让人不得不怀疑幕后操作人员的司马昭之心。

面对这次抹黑的恶性竞争,网易云音乐除了及时做了辟谣和声明外,也报警寻求了法律的援助。

虽然此次事件背后是否真的存在“网络黑恶行为”仍需要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认证,但经过初步调查还是能够发现很多蛛丝马迹:

1、网易云音乐一下架,马上就有人大量散播“卸载重装得3个月会员”的谣言,让人卸载就装不回去。

2、对普通用户没有影响的iOS下架新闻,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而且还飙升到了第1名。

3、登上新浪热搜第2天,网易云音乐又登上知乎热榜,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关键是,相关的话题是个老话题,而很多回答都是7月初开始陆续发出的。知乎上发起的话题也在辟谣后被知乎官方做出了删除处理。

4、网易云音乐发布辟谣声明,没想到声明下方依然出现大量一模一样、水军操作很明显的负面评论。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次“有组织有纪律的黑公关行为”,这种造谣传谣行为超越了行业竞争的底线。面对这种损害公司合法权益的抹黑行为,网易云音乐在声明中表示已经收集了证据向警方报案,同时提供10万元奖励面向社会征集反馈线索。

据悉网易云音乐公开进行征集线索后,已经收到了大量线索证据。

“黑公关”之恶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网易云音乐此番深有体会,遇到这种诱导卸载的操作也是颇让人无语。

企业遭遇被黑后无论怎么做都会处于被动,这也是很多“中枪”企业面临的现实境遇。即便最后事实真相被查清,但对企业造成的伤害也难以挽回。

就像此次造谣中受到影响而卸载了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对他们来说,被欺骗不说,卸载了又无法重装,用户体验很差,网易云音乐因此流失了部分忠实用户,还会影响部分潜在用户。而且事后无论是选择行政程序救济,民事程序维权或通过刑事程序寻求保护,都会面临不低的维权成本。

“黑公关”这种有组织有预谋,由推手、枪手、大批水军组成的庞大灰色产业链堪称网络时代下的新型“流氓”。

收钱办事,利用抹黑扭曲客观事实打击一些公司或人物,严重误导公众知情权与客观真实,是互联网时代利用人性之恶破坏商业公平竞争的低劣手段。

无论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还是《网络安全法》提出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正当竞争等焦点问题也已经被写入了《电子商务法》,相关法律早已为不正当手段的恶性竞争划定了红线。

捏造事实攻击对手,讹传消息、乱带节奏、造谣中伤、误导诬告,利用公众的信息差欺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这种行为伤害的不仅是某一家企业,更破坏了整个生态。

竞争要有底线,利用恶意舆论打击企业,破坏的是企业的正当利益,无论是对行业从业者还是行业本身都会造成不可逆的恶劣影响。

如今政府部门一直在加大造谣企业的打击力度,将法律责任落到了实处, “黑公关”这样的做法早晚会出事,也呼吁相关人员切勿以身试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商业竞争需要底线

商业需要有序竞争,遵循底线,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制造谣言,抹黑企业已然成为扰乱市场公平合理竞争的一大祸害。“黑公关”不仅对企业发展是一个致命的潜在威胁,对网络信息安全也存在着巨大危机。

政府部门如今在大力打击相关行为,刑法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对于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会涉嫌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在宏观层面扼杀了“黑公关”的生存土壤,一旦发现网络黑手,必然会依法严惩。

作为行业从业者,要遵循公平有序的竞争法则。毕竟行业竞争的本质还是产品的竞争,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非公关层面的竞争,切勿本末倒置。企业应该对自身公关部门订立约束性要求,恪守商德不给“黑公关”缴纳保护费,也不利用“黑公关”发黑稿。

对于手握舆论话语权的媒体来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勿沦为黑公关的“枪手”。自媒体运营者需要严格自律,自媒体平台要更好担责,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

“抹黑造谣不如洁身自好”,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商业竞争环境,保障商业的有序良性发展。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