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折叠的风潮中,“折叠屏+PC”可能是更好的发展模式

专栏号作者 最极客 / 砍柴网 / 2019-05-15 17:43
"
就PC的发展历程和折叠屏的应用现状而言,PC端或许会成为比手机更快地大规模应用折叠屏的设备。

文/东方亦落

近日,联想在美国奥兰多召开了Transform 3.0 Accelerate大会,会上联想展示了全球首台可折叠屏电脑ThinkPad X1系列的原型机,并表示开发这款设备的时间已经超过了3年,将会在2020年推出。

尽管这还是一款ThinkPad原型机,但这种将可折叠技术应用于PC产品的超前意识已经足以让联想再一次受到高度关注了。实际上,具备这种超前思维的设备厂商不只联想、英特尔这样的巨头也都有将可折叠屏技术用于PC端的意向,并且已经付诸行动。

提起可折叠屏,我们比较容易想起手机,毕竟可折叠智能手机这一概念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爆红。尽管各大手机厂商及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都争先恐后地涌入,但过热过快的发展势头让折叠屏手机的缺陷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酵。

与此同时,折叠屏技术在PC端也开始被应用,行业中大厂商的行动似乎预示着折叠屏的未来不仅在手机端。其实,就PC的发展历程和折叠屏的应用现状而言,PC端或许会成为比手机更快地大规模应用折叠屏的设备。

一、笔记本电脑发展史就是一部“折叠史”,该趋势至今仍延续

纵观电脑发展史,电脑从台式机转换到可移动的开端是手提电脑。但手提电脑的缺点也相当明显,其重量和体积虽比台式机缩小,但依然不那么便捷,而且也没有电池。在此基础上,折叠式电脑问世,电脑的体积由此开始缩减,并且逐渐有了电池,最终发展成如今的笔记本形态。

今天的折叠电脑早已成为一个大体系,但最早的时候它不过是手提电脑的分支。

1982年,第一台带电池的折叠电脑Dulmont Magnum出现,重量为4.8千克,内置一块能够续航20小时的镍镉电池。这款产品1982年开启预售,到1984年出现在国际市场,售价2495美元,最后卖出去1.1万台,虽然没有太多的销量和太大的影响,但却标志着电脑的移动办公性能更上一层楼。

夏普在1983年推出了折叠电脑PC-5000,它有着长方形的显示屏和翻盖设计,但并没有成为里程碑式的产品,因为它没有电池。

同年另一家日本厂商“日本信号”推出了折叠电脑Ampere WS-1,具备强大的语言文本处理能力与简洁的编程语言,其外形与如今的笔记本十分类似,还内置了电池,不过操作系统不兼容,而是自有的Big DOS。

1984年,全球首款翻盖式手提电脑GRiD Compass 1101诞生。当时售价高达8150美元。而另一家名为Osbourne的公司推出的同类型翻盖式电脑却只需2495美元。

然而即使是后者的价格,也不是普通消费者可以承担的。所以早期的翻盖式电脑面向的是机构而非个人,当时这种电脑还被美国的航天飞机带上过太空。

1985年,全球第一台完全兼容并内置电池的折叠电脑东芝T-1100诞生,采用Intel 80C88处理器,256K内存,重4.1千克。在美国上市的售价为1895美元,一年就卖出了10000台,是首款真正在商业层面大获成功的折叠电脑。1987年,东芝又推出了T-1000,将折叠电脑的重量降至2.9千克。此外,IBM于1986年推出的PC Convertible也体现了折叠电脑开始逐渐取代手提电脑的趋势。

1989年,苹果推出过一款带电池的折叠电脑Macintosh Portable,但并没像在后来的智能手机行业制造出轰动,甚至与同类型产品相比还有些落后,售价也偏高。到1992年,IBM公司推出了ThinkPad 700C,红黑设计一直延续至今。

1994年英特尔推出Intel Mobile Pentium 75(75MHz)处理器,预示着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正式分离。

而进入千禧年之后,笔记本电脑在外观、性能、技术等方面开始了飞跃式的发展。这些年各大厂商的不断创新能够从笔记本的不断变化中体会得到。而我们所说的“折叠屏+PC”中的PC,主要就是指笔记本电脑。

纵观整个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折叠史”,而现在这种趋势还在延续。都说PC端在智能手机的发展下已经渐趋衰落,实际上PC端有许多功能和体验是目前的智能手机仍然无法取代的。而笔记本电脑遇到了折叠屏技术,却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双方在本质上的契合,也注定了它们的结合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二、折叠屏技术与笔记本更相配,PC将延续和发扬“折叠风潮”

那么,PC厂商们具体都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呢?

联想在可折叠屏电脑上采取了不少创新。尽力扩大了屏幕范围,将显示区域越过笔记本电脑铰链区,一直延伸至键盘上方。如此设计能够满足用户在多场景下的需求,并且可以给用户以沉浸式的体验。

除了联想推出的新品,其他的行业巨头也在暗自发力。

在最近的《日经亚洲评论》中,英特尔方面的人员表示其折叠屏笔记本电脑最快将于2021年面世。目前英特尔正与Samsung Displau、京东方和夏普等面板供应商积极合作,探索折叠屏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更多可能性。不过关于折叠屏笔记本电脑将会出现的具体形态,英特尔并未多加透露。

尽管外界目前尚无法得知更为具体的情形,但英特尔、联想这样的大厂商在折叠屏电脑方面的强烈意向,足以证明折叠屏技术在PC行业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从目前折叠技术的应用范围来看,更多地出现在手机上,给了外界一种未来这一技术会在手机上加速发展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更可能是一种“错觉”。

现在有一些观点认为折叠屏之于手机是一种“伪创新”,其实不然,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伪需求”。具体而言,手机在散热、重量、便携度方面要求更高,但目前的可折叠屏技术尚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即使是现在应用,也很容易破坏画面效果,还存在费电、降低手机使用寿命等缺陷,而且在价格方面也并不亲民。

诚然,折叠屏手机可以节省空间,但现在的手机尺寸本来就已经很便携了。如果有特殊需要必须使用大屏,那么完全可以由平板电脑满足。如此看来,将折叠屏应用于平板电脑的效果似乎要好过急切地用在手机中。

不过这只是证明了折叠屏之于手机是伪需要,但并不说明折叠屏本身是一种伪创新。除智能手机之外,折叠屏依旧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电脑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每种技术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只有用在不恰当的地方才是伪需要,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找到与新技术最契合的那个点,并加以结合,做到物尽其用,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对折叠屏而言,笔记本可能就是与之更相配的那个点。不论是一路的发展历程,还是当下用户对笔记本的更高要求,都能促使这种结合更为紧密。甚至可折叠屏最先带给人们的是对电脑的革新,这种革新的意义在未来很可能会大于噱头较多的折叠屏手机。

而对于PC企业来说,这种革新对它们也是极为有利的。

虽然联想2019财年的财报数据良好,但其智能设备这一新业务还是难以支撑整个品牌的运转,联想的优势依然在PC方面,因而需要以这种优势赋能新业务。

而英特尔此前因苹果与高通的和解刚宣布退出5G市场的竞争,急需找到可拉动营收的业务。短期之内不可能去涉足完全陌生的领域,而PC领域对英特尔来说也是重点,所以将折叠屏这种新技术应用于PC端,也同样能给英特尔带来更多利益。

可以想象,未来的硬件设备中,配上折叠屏的笔记本必然会大受欢迎。因为PC产品更多聚焦于工作,而为工作购置物品一直都是刚需,也使人们需要更长时间地依附于PC端。所以看似已经被智能手机包围的PC市场一旦遇上折叠屏,就会延续此前发展过程中的折叠风潮,并将其发扬光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折叠屏与PC结合立刻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为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曲折的。可以预测,折叠屏电脑上市之初的价格应该会“相当感人”,并不能迅速普及。即使是普及之后,也可能由换机潮引发旧电脑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辐射等更多问题。

有人说,折叠屏技术无论是对手机还是电脑,都不过是“鸡肋”而已。但科技的进步很多时候都是在类似的“质疑”中发展并渐趋成熟的。即使目前还有诸多的不完善,但仍然值得去深入探索,因为我们无法预料一种新技术在未来能够回馈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或许现在看上去“鸡肋”的技术能够挖掘或开拓出更大的市场,这对于用户、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分享到
折叠屏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4月23日,三星正式宣布,原定于4月26日在北美上市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被取消,其将对之前折叠屏出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折叠屏”大火或许只是假象,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折叠屏”完美无缺毫无瑕疵的情况下的。事实上,现在的“折叠屏”并没有MWC上各大厂商所描述的那么好。“折叠屏”一定程度上是手机厂商在行业发展大势...
七八年以前,互联网品牌手机开创了“发布半年后仍抢不到”的期货模式,到如今以“出货量”为话题,每天高管在网上互撕,乐此不疲。
三星、华为、OPPO等众手机厂商扎堆发布自家的折叠屏手机计划。一时间,“折叠屏”这个词在科技圈火爆起来。然而是否还有人记得,早在几年前,就有家电厂商发布了折叠屏的升级版——“可卷曲”电视。
如今,折叠屏已成大热,三星将于 4 月份推出 Galaxy Fold,华为将于 2019 年中期推出 Mate X,先前就有消息称摩托罗拉也将推出折叠屏手机,或许与此前的“折叠神机”RAZR V3类似。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