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商业势能爆发,百度财报显示其正从流量红利向产业红利迅速跃迁

专栏号作者 土妖 / 砍柴网 / 2019-02-23 18:38
"
云服务、智能交通等AI业务,有望成为百度的新母体、新基石……

美东时间,2月21日,百度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数字显示,百度2018年全年总营收为人民币1023亿元(约合14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其中第四季度营收272亿元人民币(约合3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超华尔街预期的财报表现,让百度在当天盘后大涨了3.75%。

现在为百度贡献营收和利润的主要还是搜索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处于经济放缓甚至下滑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实属难得。难怪前不久,国际顶尖评级机构穆迪将百度的评级展望调整为了正面。与此同时,穆迪给予百度以A3发行人和高级无担保评级。

不过除了搜索广告和信息流广告之外,放眼全球,我们能够发现,云服务仍旧方兴未艾,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亚马逊的利润中,云服务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江山;而云服务更是成为了微软重回科技企业市值第一宝座,实现复兴的重要功臣。和云服务一样,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乃至智能城市也成为了即将崛起的一个新领域,其市场规模甚至还超过了云服务。

在云服务和以智能交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百度一直在引领行业的发展。如今在云服务、智能交通等新业务中,随着商业化大幕的开启,百度的领先,就绝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领先,而是产品和商业化两轮并行的“双轮领先”。

这种领先,加上百度技术信仰加持所带来的技术红利,以及通过春晚等项目帮助百度在产品、品牌、业务在下沉市场打开的巨大增量空间,将使得宏观经济放缓对百度的影响变得极为有限。

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再看百度的财报,就会知道既要关注搜索、信息流等的业务和数字,更要关注云服务、智能交通等的业务和数字。因为这些此前被百度有意无意“隐藏”的未来型业务,已开始以“上天入地”的方式逐渐走向现实。一定程度上,其不仅是百度秘而不宣的“两横两纵” 阳谋,甚至还是再造一个新百度的新基石所在。

两横之——云服务业务、百度大脑“上天”

现如今,如果还把百度当作一个单纯的搜索公司,那么毫无疑问是错误的。百度的业务布局,正日益变得“宽广天地,大有作为”。现在除了拥有搜索、信息流、移动资讯、短视频、以及其它内容生态产品等“中间业务”外;还有“上天”的云服务业务、百度大脑业务;以及“入地”的智能交通业务。

先说云服务业务。并不夸张地说,云服务几乎再造了亚马逊和微软。以亚马逊AWS为例,其2018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74.3亿美元,在大体量的前提下,仍旧保持了45%的高速增长。虽然从营收占比上看,AWS的营收仅占亚马逊总营收的10.3%;但是在利润占比方面,AWS21.8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却占据了亚马逊总利润的57.5%,成为了亚马逊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而微软方面,最新一季财报数字显示,微软智能云服务收入达94亿美元,增长20%,其中,Azure业务收入增长了76%,其巨大贡献已无需多言。

就市场规模而言,云服务市场在美国容得下亚马逊、微软、谷歌、IBM,那么在互联网行业中美二元对立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在云服务行业,也将至少涌现出两到三家领跑企业,这其中百度云势必会是其中的一家,这其中有四大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技术优势。云服务和人工智能一样,是互联网乃至整个TMT行业,技术皇冠上的明珠,对技术有着极为深度和苛刻的要求,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小厂商在云服务市场被淘汰,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

而要说起技术,崇尚工程师文化和技术信仰的百度,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里是公认的第一。在刚过去不久的春晚抢红包项目中,在208亿次超大规模互动的压力下,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几大应用商店全部出现了宕机而无法登陆的现象,但是主角百度App在使用体验上,却和往常一样的顺畅。技术优势,为百度很好的解决了机器资源和网络带宽资源需求量巨大、临时用户登录量极大、瞬间出现巨大流量峰值等三大难题,系统在瞬时高并发量的情况下,表现除了良好的扩容缩容弹性。

第二,是产品优势。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技术优势再领先,一定程度上都还只是在“内部”的,只有把技术开发、包装成“产品”,才能更好的为客户、用户服务,对于云服务领域更是如此。在这方面,光是在今年的CES大会上,百度智能云就一口气推出了智能边缘计算产品BIE、国内首个开源边缘计算产品OpenEdge、为车内AI机器设计的BIE-AI-BOX、为移动设备检测设计的BIE-AI-Board、以及超级AI计算平台X-MAN3.0等产品。

第三,是解决方案优势。对于云服务领域而言,每一家企业的硬件基础、网络环境、规模大小、行业属性、应用场景、开放程度等等都不尽相同,客户是需要技术、产品,但更需要的是在这两者基础上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百度智能云在行业里率先提出了“ABC”(A是AI,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大数据;C是Cloud Computing)战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垂直行业”的整合方式,更好地为客户输出云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实际上,在CES最新发布的中国首款智能边缘计算产品BIE,就是“端云一体”整体解决方案的典型代表。

第四,是理念优势。相比于前面三者都有着具体的指向,“理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也常常带有主观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好比武功里的外功和内力一样,理念这一内力在很多时候,往往比前面的三项外功更为重要。在这点上,百度智能云一直秉承开放、赋能、协同、共赢、1+1》2互惠互利等理念,比如在BIE-AI-BOX中,百度智能云联手的是英特尔,而在BIE-AI-Board中,百度智能云则结盟了恩智浦、麦飞科技。

其实,和百度智能云一起“上天”的,还有百度大脑业务。在2019年之初,百度大脑就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一次性发布了数十项的最新迭代。这里面涉及到通用AI能力、定制AI能力、硬件开放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端部署平台、私有化部署平台、以及深度学习实训平台、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等等。如今,百度大脑已经开放了150多项能力,最新的迭代,让其在图像识别、人脸识别、人体分析、自然语言处理、OCR、EasyDL、UNIT等多个领域,能力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如今,百度大脑每天被调用的次数已经超过了4千亿次。

两横之——智能交通业务“入地”

百度智能云、百度大脑等在“上天”方面,有着诸多的优势;而百度智能交通业务,更是在行业里创造了诸多“之最”。

首先,百度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早进入智能交通领域的厂商之一。早在十年前左右,百度就开始了在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从2015年起,百度开始大规模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当年年底就在北京进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动驾驶测试。

其次,百度组建了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生态联盟。在自动驾驶的道路选择上,无论是谷歌Waymo、Uber等互联网厂商,还是通用、福特等传统汽车厂商,走的基本都是单打独斗的封闭路线,以谷歌Waymo为例,在和传统汽车厂商的合作中,也仅仅是和塔塔汽车的捷豹、以及菲亚特克莱斯勒等极少数公司,有着较为深入的合作;而百度在智能交通业务方面,一开始秉承的就是开放共赢的思想,因为百度深知智能交通是一项长期、系统、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厂商,单凭一己之力,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困难和挑战。

如今在百度自动驾驶生态联盟里,百度Apollo已经联合了汽车、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多个行业的130多家企业和机构,正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快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路网、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等业务的快速落地。

再次,百度最早推出自动驾驶量产产品,百度Apollo快速从1.0版本升到3.5版本。众所周知,智能交通业务本质上是“车路人”的智能高效匹配和对接,这其中“车”是第一个面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在自动驾驶车辆生产方面,百度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出了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而不远的将来,其和沃尔沃、一汽、北汽等更多汽车厂商的L3、L4量产汽车,也即将问世。

在软件产品层面,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百度Apollo就从1.0的版本,优化迭代到最新、最强的3.5版本。百度Apollo 3.5,开源代码近40万行,干预里程同比增长近10倍,不仅能够轻松实现复杂城市道路场景的自动驾驶,而且通过软硬件平台的全面升级,在驾驶能力和安全性上,都实现了大幅的提升。毫无疑问,百度Apollo 3.5可以为自动驾驶全行业在向全面落地的进发过程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和服务。 

此外,百度的智能交通产品、技术和服务是最安全的,至今为止保持了“0事故”的记录。以百度Apollo为例,在过去的一两年的时间里,百度Apollo新增的代码中,安全相关的代码占据了50%以上;为了应对各种路况和突发状况,百度Apollo已经在中国和美国的路测中,跑出了85%以上的路况场景;而且,百度Apollo还专门针对近百款国内主流的车型做安全方面的测试和分析;此外,百度Apollo的汽车信息安全实验室,也同步开启了10多个智能驾驶信息安全方向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从技术和产品底层,保证了百度智能交通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百度智能交通业务的场景最多、落地最早。如今,百度智能交通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拥有了50多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在国内外封闭园区、封闭道路、开放道路等多种场景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路测工作,同时还和北京、上海、雄安、重庆、福州、芜湖、保定等各级别城市,在自动驾驶、智能路网、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等诸多人工智能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落地合作,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两纵:云业务2B,智能交通业务2G?

如今百度的业务,大体可以分为:搜索、信息流、移动资讯、短视频、以及其它内容生态产品业务2C;百度智能云、百度大脑业务2B;百度智能交通业务2G。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大颗粒度的分类,实际上无论是2C、2B,还是2G,对百度内部来说,都存在高度协同、互相借力的机会。

无论是百度智能云业务、百度大脑业务,还是百度智能交通业务,从更大的行业概念上看,都是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范围。说到人工智能,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四化”的过程——从最开始的概念化,到后来的娱乐化,到再后来的产品化,如今人工智能行业已经开始了商业化的路程。

百度智能云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垂直行业”的整合方式;百度大脑“AI能力+开发者+应用场景”的赋能模式;百度智能交通“AI+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交通”的大融合模式……所有这些,都让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在产品研发、场景覆盖、落地执行、商业化开拓方面,远远快于整个行业。

在以2B为主的百度智能云业务中,在2018年第4季度已实现营收11亿人民币,比2017年第四季度营收的两倍还多,百度“云+AI”落地应用效果显现。而相比2017全年,百度智能云则取得了用户数增长3倍,合作伙伴增长3倍,营收增长4倍,流量增长5倍的亮眼成绩,这也让整个行业开始对此前颇为低调的百度智能云业务有了全新的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刚刚开局阶段,云服务市场就传来了百度智能云和携程战略深度合作的信息。可以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汇总,拿下OTA领域最大厂商携程这样的“超级大单”,让百度智能云得到的不仅仅是客观的营收;而且还客观印证了客户对百度智能云创新的“ABC”理念、以及相关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为整个百度智能云团队输入了强劲的斗志和信心——云服务领域,或许并不属于先跑者,最终将属于技术信仰者。

而在以2G为主的百度智能交通业务中,土妖以为,百度占据了市场忽略2G潜力的大优势。如今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甚至开始向人工智能领域进军,在互联网下半场2B业务开始崛起,这个趋势已经被很多人看到了,在CES 2019期间,百度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领域发布了全球首个最全面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百度Apollo Enterprise,也即百度Apollo的企业版,就是看到了2B的行业大趋势。但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尤其是人工智能行业的2G端的大风口、大机会,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

为什么2G端正在勃发之中,而很多人却没有感受到?最核心的在于在敬畏甚至是敬而远之的心理主导下,厂商对政府机构的理解,才存在于极表面的层面。殊不知,现如今政府远远比想象中的开放和积极,就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业务而言,站在政府角度,从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到改造路网、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再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上,都是有着巨大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政府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体。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共赢思想、领先技术、优质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和政府机构的丰富资源、多元场景、强烈决心、尝试勇气、充沛预算的高度融合,自然能够释放出不同于2C、2B的另一种力量和能量。

写在最后的话:

BAT之所以能力能够成为“BAT”,核心的原因并不在于体量,甚至不在于一时间发展的速度,核心在于面临新形势、新趋势时的解读、应变和转身的能力。这既关乎方向,也关乎节奏,方向错了不行,节奏错了,也不行。在这样的前提下,基于母体、基于基石业务,不断孵化、孕育出可以接棒的新机体、新基石,这才是BAT之所以成为“BAT”的最大原因所在。从搜索到信息流、移动资讯、短视频,百度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而云服务、智能交通等AI业务,则更有望成为百度的新母体、新基石,让百度可以从容地突破自己,再造一个新百度。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