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治疗失眠实现从0到1,速眠如何利用智能硬件与云医平台打造睡眠管理服务闭环专栏号

/ 动脉网 / 2018-05-03 13:05
投入7000万,研发历时4年。

在所有的睡眠疾病中,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在治疗方面,目前对失眠的治疗主要停留在人工合成的镇静剂、催眠药阶段,由于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和戒断反应,以及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求非药物治疗失眠的解决方案在学术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市场方面,截止至2017年,中国安眠药行业销售量1670.51吨,同比上一年增长4.7%,全球的安眠药市场容量已达800亿美金。在睡眠药物市场容量巨大的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非药物治疗解决方案的机遇。

 面对药物治疗失眠的诸多痛点及失眠的非药物解决方案的市场空白,速眠抓住机遇,致力于研发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智能硬件,为失眠患者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睡眠健康管理服务。

 日前,动脉网记者采访了速眠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振亚,探究速眠的产品架构及发展路径。 

 749848985009924176.jpg

速眠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振亚


<blockquote>

从实业到医疗的创业之路

</blockquote>

韩振亚的创业之路始于2010年,从开始销售电子类产品到进军医疗,他的道路是循序渐进的。

 在成功创立了开明科技,并将营业额做到每年超10亿后,韩振亚进入了人群基数大、前景宽广的医疗行业,曾将自主研发的DR影像系统卖到全国上千家医院,积累了深厚的医疗资源。

 但是由于DR设备的核心技术多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自主研发的成果稍显落后,且市场已呈现红海,因此,在进入医疗行业第5个年头,韩振亚瞄准了睡眠医疗这片细分市场。

 速眠成立于2017年10月,目前团队有四十人左右,核心成员大多来自腾讯、华为、迈瑞医疗等企业,此前成功的创业经历,为速眠带来了一批既有互联网基因,又有医疗基因的核心成员,在他看来这是一支“执行力很强”的队伍,能迅速地把理论转化成产品。

 

<blockquote>

从设备到服务,打造睡眠管理闭环

</blockquote>

市场中的睡眠健康产品,形态多以智能硬件+APP为主,如何区别同质化的产品,在行业中树立自己的壁垒,成为睡眠科技创业公司发展的关键。既然是立足于科技,核心必然是技术创新。

 在韩振亚看来,领先的睡眠技术是速眠的核心竞争力。在进入市场的前四年,积累了医疗资源和技术资源的速眠投入7000万做研发。在脉冲磁技术应用、睡眠云数据库的构建以及睡眠大数据的挖掘在临床上得到反馈的基础上,速眠打造了一套集成速眠仪、监测仪、App、云医中心在内的生态系统,形成从治疗到治疗再到随访干预、睡眠管理的服务闭环。 33-1.jpg

速眠仪+监测手环(图片来源:速眠官网)


其中,智能硬件——速眠仪利用“动磁场无创干预脑活动助眠“的理论研究,通过脉冲磁治疗系统,对失眠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使用速眠仪后,需要通过一定的身体指标来发现失眠症状有无改善,用户可通过可穿戴的监测仪采集脉率、肌电、眼动等数据,实时监测睡眠信息,并上传到App客户端。

 而App客户端作为云医平台的入口,可将用户的睡眠信息数据发送到云医中心,云医中心的背后,速眠将组建起一支30人的专业医疗团队,涵盖睡眠医学、精神医学、神经学、临床心理学等科室。云医中心可以收集用户睡眠数据,通过对睡眠大数据的挖掘,帮助医生对用户进行睡眠监测,进行更精确的诊疗,同时作为评估诊疗效果、一对一随访的可靠依据。

 韩振亚透露,速眠将在三年内与国内三甲医院的2000名专家与医生建立深度合作,确保速眠睡眠管理方案能为其失眠患者、每年新增的失眠患者提供专业而系统的服务。在未来,自建的医疗团队以及专家、医生的协作,更是有可能发展成为专注睡眠服务的睡眠医生集团。

 

<blockquote>

由医生引流,将失眠治疗从医院延伸至居家场景

</blockquote>

定位为消费电子的一类产品,主要针对睡眠质量不佳或轻度睡眠障碍人群,医疗属性较弱。

 而速眠针对的核心人群是患有原发性失眠障碍的人群,多表现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的症状。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韩振亚表示,目前国内这部分人群基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

在应用场景方面,智能硬件能否通过CFDA认证进入医院场景,成为睡眠科技公司能否拓宽销售渠道的关键。

 目前,速眠已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进行200例临床实验,观测治疗效果。同时,据韩振亚透露,其临床与非临床的实验数据共达1000例,产品正在申报CFDA认证 ,预计年内将审批通过。

 在营销模式上,虽然是以代理分销制为主,在全国已有近1000家意向经销商,但韩振亚坚持将主要引流方式放在医院的医生身上,他表示,这样做是因为“速眠希望在科研界、学术界通过疗效获得大家的认可”。

 对于一般的重症失眠患者而言,到医院接受一次治疗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韩振亚认为,睡眠障碍在经过首诊后,复诊和随访都可以在远程进行;对于医生而言,用户通过云医中心上传监测数据后,医生可以在平台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服务更多的病人。

  横版流程图.jpg

速眠连接医生与智能设备,打造服务闭环(图片来源:速眠官网)

“速眠的功能是改善睡眠,我们的产品把用户的失眠症状解决了,但是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善它的睡眠习惯。” 

在医院场景中,医疗级设备的痛点在于:针对失眠障碍(非呼吸暂停引起的失眠)的设备多为监测类,以多导睡眠仪为主,这部分仪器的作用主要是监测睡眠,将睡眠质量量化为数据,并不具备干预的功能,最终还是要通过医生给出解决方案。 

且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只能一趟趟的跑医院,存在服务的不持续,患者体验较差等特点。速眠将大型设备的技术集成为便携式设备,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将治疗场景延伸至居家环境,确保治疗的延续性。

 韩振亚认为,智能硬件与医院的睡眠中心,应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不存在竞争。“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抓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医院的监测中心是我们引流的一个方向,反而是‘朋友’,可以一起做一些双赢的事。”

 

<blockquote>

专业睡眠管理服务提高用户黏性,探索人工智能应用 

</blockquote>

依据IT领域著名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图Gartner曲线来看,无论是脉冲磁调制技术、还是睡眠指标监测都已进入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在技术逐渐成熟后,速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打磨产品,不断的完善基于用户数据的样板点,同时要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复制。 

韩振亚认为,快速复制的关键在于成熟的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除前期产品的销售收入外,速眠的收入还包括睡眠管理服务的收费,通过专业的医生提供的睡眠管理服务,提高用户与设备的粘性。“因为睡眠管理对于所有的失眠人群来讲都是必须的。睡眠不单单是设备,它更需要是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的睡眠健康情况的改善。” 

同时,记者了解到,速眠在收集健康大数据后,也正在进行人工智能应用的探索。对于用户每天产生的睡眠数据而言,如何处理数据,把数据变成信息,将信息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睡眠管理的方案,这便是人工智能在数据收集后的工作。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睡眠管理可通过带有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控人体各项生理指标,结合睡眠数据以及云医中心的医生随访与干预,给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同时,人工智能模块还将提供问诊中的虚拟助手功能,类似于“聊天机器人”,作为医患沟通桥梁,保证患者病情在已知、可控的情况下进行病情判断和处理;而当患者未达到相应指标时,人工智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提醒用户。

 对于研发硬件的公司而言,由于用户的复购率低,企业收入多为一次性收入,因此,产品的不断迭代至关重要,在韩振亚的设想中,速眠下一步要做的是从“速眠”到“好眠”的转变,如果说速眠系统是解决了用户从“睡不着”到睡着的问题,那么“好眠”将解决的是从“睡得着”如何到“睡好觉”的问题,因此,下一步的关键是改善用户的睡眠质量。 

据悉,除了产品的研发以及基于云平台的服务外,速眠还将在线下打造睡眠医学中心,韩振亚表示:“我们建睡眠医学中心目的是要跟前沿的技术深度结合,同时跟产业、研究机构和医生要深度的结合。预计今年建2个睡眠医学中心,明年大概建到10个。” 

目前,速眠已引来众多资本的关注,对于与资本的合作,速眠希望的不仅仅是资金的引入,还包括管理资源及有助于技术研发的战略资源。“如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睡眠的脑科学的研发、医生资源和医院资源、互联网运营等,能加粗加强企业发展支柱的投资者,我们是非常欢迎的。”在韩振亚的眼中,速眠未来想做的,是要实现千亿市值,成为睡眠医疗行业的独角兽。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http://img.ikanchai.com/images/nohead.jpg

动脉网

动脉网是关注互联网医疗创业的科技网站【(www.vcbeat.net),微信公众号(vcbeat)】网...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