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xby的AI语音,能否推进人机交互进程?专栏

/ 朱翊 / 2017-11-28 14:12
Bixby会是智能手机版的人类伙伴吗?

文丨朱翊

在输入法正式应用于人机交互方式之后,语音输入技术也逐渐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2011年苹果公司推出的Siri作为第一款智能手机语音交互技术,一定程度上为整个智能手机的语音交互趋势掀开了序幕,但Siri只能通过关键词为中心的生硬回答并没有带给用户太大便利。之后,一些智能手机厂商虽然对语音交互技术进行了革新和升级,但并未从本质上改变用户体验。

技术因素or趋势原因?智能手机上的语音交互为何哑了?

Siri推出的语音交互有着显著的时间优势,然而在iPhone从单摄像头升级到双摄像头的这么多年时间里,以Siri及其他智能手机为首语音交互并未获得市场青睐,一些用户甚至在手机系统设置里关闭了语音交互助手的功能开关。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也不再将语音交互技术作为卖点,一些手机公司则直接取消了内置语音交互技术。

这些智能手机身上搭载的语音交互技术为何不受欢迎,“不智能”或许是其中最主要原因。

如果从技术上剖析这些语音交互技术的构建属性,不难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基于用户输入关键词的联想和自此组建功能,一旦用户输入的关键词超过它们的语料库,那么这样的语音交互技术便彻底无能为力。另一方面,这种语音交互技术只能通过关键词进行回答的方式,也使得它们提供的讯息对用户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换句话说,这些传统的语音交互技术更趋于搜索引擎,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微软公司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其推出的语音交互产品“小冰”身上,不断升级和优化的策略彰显着微软对语音交互产品的信心和态度。不过,微软的这款语音交互产品虽然目前已经有非常优秀的表现,但其也并未完全达到真正“理解”人类需求、意愿的“智能化”程度。

苹果、微软这两大巨头之后,剩下的另一巨头三星能否有机会在语音交互身上做出点什么呢?

非语音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的Bixby为何能成功?

11月下旬某天的北京,三星举行了Bixby中文版发布会。

根据负责人介绍,Bixby与目前市场中所了解看到的语音助手截然不同,而是一款切切实实的人工智能平台产品,其完全依靠三星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交互上的全面探索经验,同时借助三星手机、物联网、穿戴式设备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而成的一款人工智能产品。在产品特点上,Bixby最大的特色是摒弃了传统语音交互助手“你问我答”的生硬模式,而是予更贴近人类思维和习惯的互动方式。

比如,当用户发出“将今天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用电子邮件发送给**”的时候,Bixby便会自动选取对应的照片并打开邮件程序加入照片后发送给对方;而在多任务处理上,Bixby也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比如当用户发出“晚安”快捷命令的时候,Bixby可根据预先设置的功能进行“关闭定位”“关闭移动数据”“静音”“开启省电模式”“锁屏”等任务逐一关闭这些手机设置。

从这两个实例来看,Bixby不仅能对单任务和多任务进行处理,而且其处理方式几近贴近真人的行为习惯——这在其他智能手机产品身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背靠三星夯实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三星在终端智能设备领域的积累资源,Bixby较之其他语音助手类产品更有实践和“智能+”的优势——从目前了解的产品形态来看,Bixby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其解决和优化了人机交互的初级方式,而且对于推进整个人机交互进程将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人机智能交互新节点:Bixby会不会成为推动者?

人机交互方式一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进程,在通过技术革新和颠覆使用体验方面,整个行业过去数十年时间里一直未有颠覆性技术出现,但目前Bixby的诞生,不仅有效提升了人机交互的智能化体验方式,而且从根本上可视作颠覆和影响了传统形式上的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

这是因为Bixby并未基于传统语音交互的模式去构建产品体验,也并未通过传统的语音输入方式打造产品价值,而是通过人工智能的交互方式带给用户新的体验。和传统语音交互模式相比,Bixby更智能、更高效,它不仅可完全处理语音输入内容,而且可全面为用户的整部手机功能提供更便利的使用帮助,换句话说,Bixby是智能手机版的人类伙伴。

这或许正是Bixby与传统语音交互技术的本质区别——前者基于人工智能,带来类人化的使用体验,而后者只能进行简单的关键词回答。

而随着未来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新型领域的深入应用,Bixby在其他终端设备上的使用需求也将更大。

这也意味着,随着更多行业的加入和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智能化交互方式,Bixby完全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模式,甚至Bixby完全革新和颠覆整个智能业界、工业界等领域的交互模式,从目前来看也不无可能。

—————— (完) ——————

【作者简介】 

朱翊 | 媒体人、专栏作家、新商业模式观察家,新媒体实践者&研究者、3C、TMT、PR领域资深专家。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2014/1218/1418888953297.jpg

朱翊

朱翊,中国第一批blogger作者(11年blog写作经历)。知名意见领袖、互联网媒体人,逐...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