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健身仓涌进社区抢占线下 “用户体验”至上准则未变专栏

/ 科技观察线 / 2017-10-30 17:54
健仓容易出仓难

不管是健身成本的大幅下降,还是大众健身意识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与健康。与此同时,市面上围绕着健身的模式也百花齐放,今年以来,共享健身仓的入局让整个行业变得愈加热闹,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加以指责,两种不同声音并行之下,也引起了各方对行业的一番深思。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的健身人群渗透率高达17.7%,而中国只有0.7%,其中对健身认知的落后以及行动力缺失占据很大部分原因。中国有足够大的用户潜力,但却没有足够有针对性的产品,站在共享风口上诞生的共享健身仓又能分割多大市场呢?

经济与便捷优势凸显  “公园盒子”加入社交概念

晚上22点钟,徐女士从离家2km的健身房锻炼完步行回家,整个来回她需要花费将近50分钟的时间在路上,这也是最令她头疼的事情。徐女士告诉易体网,平时晚上下班8点多才能到家,急匆匆赶到健身房也超过9点,因此自己最多只能锻炼一个小时就要返程。

问及最近大热的共享健身仓,徐女士表示如果自家小区有,一定会去光顾,对她来说便利是健身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即便在健身房里她最多的时间也花在了跑步机上,目前来看健身仓已满足了这个最低标准,并且有着无法被忽视的距离与价格优势。

作为一名刚入门的健身小白,徐女士的需求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普遍的初级健身者的需求,单从这方面来看,将社区作为主要场景的健身仓无疑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目前市面上已出现多款健身仓品牌,并悉数完成金额不小的融资,易体网接触到的公园盒子便是其一,近日公园盒子携三款新产品与最新版APP集中亮相。

公园盒子

公园盒子同样主打社区场景,推出了大小不一的2人舱、4人舱、5人舱,所对应空间面积分别为8㎡、18㎡、28㎡,设备方面除常规跑步机外,还加入了哑铃组、瑜伽组件、划船机、史密斯架、情景单车等。

除去硬件设备投入,最吸引人的亮点在于新上线的智能教练软件,其原理是根据红外线所检测的动作,电视投屏中的智能教练给予用户指导以及锻炼分析。

创始人兼CEO黄晓蕾向易体网表示,公园盒子的产品已经落地将近一年时间,并顺利完成两轮融资,前期团队将更多的重心投入到了产品打磨上,在不断收集用户反馈的过程中,产品经过了3次升级。

市面上其他品牌多以单人仓为主,公园盒子最小的仓则是2人起,增强社交属性是公园盒子欲打造的重点,除了线下满足不同场景多人仓的设置,新上线的盒约功能也为社交而生。

众所周知,一个人健身是很难坚持的,这个痛点同样也是健身仓刚出现时被普遍质疑的原因之一,盒约意欲通过互助激励、共勉与陪伴的方式提高用户的健身频次。

资本大力加持  产品与用户体验仍是本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健身仓品牌已达数十家,且多以社区为主要场景,虽充满无限想象,但众多商业模式在社区却屡遭碰壁,共享健身仓能否撬开社区大门,也正在检验阶段。

共享健身仓

但资本对它的宠爱早已显露无疑,公司成立仅三个月的觅跑,融资高达一亿,并且“国家队”(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资本也加入其中。奥运体操冠军陈一冰投资全民酷跑,巨头海尔家居也随后入局,孵化面向中高端用户的“纯净跑”项目。

对此,易体网也采访到公园盒子早期投资方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他表示,在众多项目中更看好公园盒子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产品和团队两个方面来看。从产品角度来看,公园盒子的产品有很大优势,能够满足用户的很多需求,更贴近消费者,价格更便宜,门槛更低。

用户对健身的场所和环境是有要求的,哪怕共享健身仓或者健身房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很便利,但大家还是会希望健身的地方能有不同的器械。能做有氧、无氧运动,有一定的空间,而一人健身仓在很多方面有很大限制,虽然占地的面积小,但用户的体验并不友好。此外它的设计也好,摆设也好,让用户有进去运动的冲动。另外它还有一个“社交”的概念,健身有时候是需要几个人一起,彼此不一定要认识,但大家在一起运动会更有互相激励的氛围,通常一个人健身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在团队上,梁维弘认为公园盒子的团队执行力非常强,在产品的迭代开发、市场的开拓速度上是很快的。

此外,从资本方的角度如何看待共享健身仓,梁维弘也给出了答案,我们更看重的还是用户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或者说用户的需求是不是被别的渠道已经满足了。健身领域,我们认为用户的需求还没有完全被满足,虽然已经有一些其他的渠道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像威尔士这种传统的健身房,或者studio这种小的健身工作室等,但还是有大量消费者的健身需求有待被满足。而共享健身舱,就是一种对目前已有的健身模式的非常重要的补充。

另一方面,共享健身仓的竞争壁垒也是比较高的,健身仓需要进入小区、园区,而这些区域并不是那么容易进得去的。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健身仓的产品迭代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共享健身仓本身不是很轻的模式,我觉得还是很重的,而且壁垒比较高,因此对项目团队的要求也会非常高。

今年共享经济非常热,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健身仓成为最瞩目的项目,网络上关于二者的讨论也非常多。同时作为摩拜单车的早期投资方,梁维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共享健身仓和共享单车有很大区别,健身仓能够铺入的整个场所是有限的。因为需要布入小区或者园区,未来也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在城市各个区域大量投放。另一方面车子一直在移动当中,所以对数量的要求,或者说对补贴的要求是很高的。但共享健身仓是有门槛的,一个小区里不可能放太多的仓,因此看上去说不同品牌会有很多竞争者,但实际上进到小区里后,不会有太多竞争。

短板不容忽视  入局者仍需时刻武装自己

虽然备受资本追捧,但作为赶着共享风口应运而生的健身仓,也有众多被消费者不买单的槽点。最显而易见的便是,高峰期爆仓排不上队,其余时间无人问津。并且越来越多的高档小区都配备了健身房,且市面上近几年兴起的小型智能健身房也已经大批量的走进社区,同样是不办卡、不推销,同等距离下现在来看健身房有着更好的用户体验。

此前就这一热点,易体网采访到上海体育学院宋昱副教授。作为共享健身仓的较早接触者,宋教授介绍道,关于这类健身模式,最早源于几年前两个华为工程师的想法,在集装箱里进行健身,依靠指纹或刷卡出入,同时还配备了清洁人员。逐渐进入市场后,大众对这种新颖的模式有着极大的好奇和关注,一时间很多中高档小区甚至免费提供此服务,不但没有增加物业负担反而提高了地产卖点。

但没过多久,发现集装箱24H、无人值守的特性对其线上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以APP和微信公众号为主的社群成了必备,但消费者反馈的诸多问题却无法在线沟通解决,于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线下门店。而后伴随着竞争者涌入和新鲜感退却,整个行业趋于冷静。

不难看出,对于线下的健身仓来说,如果只是简单的一个壳子加跑步机,是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线上管理与维系用户的纽带同样重要。如何加载更多内容,将是各家品牌接下来需要思考的一大现实问题。

此外,受限于场地与设备,健身仓注定很难吸引到健身重度爱好者的青睐,有着数十年健身经历的老杨向易体网表示,健身本是件普通的事情,不能让一件普通的事情变得更普通,对他来讲氛围与社交非常重要。

行业人士则表示,健身做的是周围2公里以内的生意,随着新型健身房与健身仓主动向社区靠近,未来如何健身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因此想要攫取更多用户,就要思考如何满足不同阶层需求的命题。(易体网/ 张婷婷)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易体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上海亿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体网对观点的赞同或支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易体网”。

[关于易体网:体育产业先锋媒体,体育创新创业报道,在这里易起解码体育创新。

目前已入驻今日头条,界面,北京时间,封面号,大鱼号,新浪看点,一点资讯,搜狐/网易/腾讯客户端,微信公众号:yitisports  ]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2016/0808/1470646470542.jpg

科技观察线

主要关注互联网电商、O2O、手机、智能硬件、汽车、互联网+体育、创业多领域时时变化...


最新快报

1
3